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撤销取保候审的情形有什么

撤销取保候审的情形有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3 · 1391人看过
导读: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撤销取保候审的情形有什么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撤销取保候审的情形有什么

一、撤销取保候审的情形有什么

取保候审撤销的情形有下列情形:发现不应当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取保候审的期限届满的;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不当的;以及其他应撤销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的规定,解除取保候审的原因有:

一是发现对被取保候审的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这种情形的是已经查明无罪或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6种法定情形。

二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如果期限届满,应当解除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75条还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取保候审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这里的不当包括不该采取强制措施和应当采取强制措施,但不应采取取保候审。对前者应当撤销取保候审;对后者则应当变更为其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变更取保候审,是指因法定原因将取保候审改变为其他强制措施。

二、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

根据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

1、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

2、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3、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

4、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约束。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办案人员要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让其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如果采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办案人员还要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至此,解除手续办理完毕。

保释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环节。

《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不当强制措施,应及时予以撤销或更改。实际上可以撤销待审保释的措施主要是上述类型。当然,在撤销之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逮捕

希望通过上面文章中的法律知识,应该已经帮助您解决撤销取保候审的情形有什么相关的法律问题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就能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了。我们还整理了很多其他法律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05次阅读
  • 在司法实践中,取消取保候审主要基于以下情形:被取保候审人员经查无罪、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需变更强制措施(如改为逮捕)。 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6个月,期限内须保证案件连续办理。 一旦发现不应对当事人追责或期限已满,应立即解除相应措施,并及时通知当事人及其单位。
    2024-09-02 822次阅读
  • 2024.09.26 1090次阅读
  • 382次阅读
  • 取保候审撤销的情形有: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未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3、在传讯的时候不能及时到案; 4、干扰证人作证; 5、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6、法定其他情形等。
    2024-10-20 1015次阅读
  • 2024.10.20 1191次阅读
  • 439次阅读
  • 若被取保候审人员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例如未经过合法授权就擅自离开所在地区、干扰证人进行公正证言等行为;又或是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触犯刑法,那么将面临撤销取保候审的处罚。此外,如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取保候审人员并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也会导致取保候审的取消。最后,当取保候审的期限已经达到法定时限,也会导致取保候审的自动解除。
    2024-08-23 977次阅读
  • 2024.02.24 1810次阅读
  • 46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