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如果被监视居住怎样解除?

如果被监视居住怎样解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3 · 2090人看过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如果被监视居住怎样解除?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如果被监视居住怎样解除?

一、如果被监视居住怎样解除?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检察院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监视居住有哪些相关规定?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

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

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监视居住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应当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

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

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执行机关,并将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书送达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认为监视居住超过法定期限,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解除监视

居住要求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七日以内审查决定。经审查认为超过法定期限的,经检察长批准后,解除监视居住;经审查未超过法定期限的,书面答复申请人。

通常为了能够将案件进行顺利的调查,有一些嫌疑人会在这个期间被监视居住,如果是经过调查发现被监视居住的当事人并没有作案的嫌疑,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其为罪犯,就会对当事人解除监视居住。或者是对其的监视居住以及取保候审期限满了也是会被解除的。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如果被监视居住怎样解除?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通过搜索查看我们网站的其他内容来进行了解,也可以提交您的问题,请律师来帮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 319次阅读
  • 监视居住期间届满后予以解除了该强制性措施,通常代表着犯罪嫌疑人或是被告从这时起将不再受到这项约束。这或许意味着案件的调查工作、审查起诉环节或是审判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进展,亦或是经过仔细评估之后发现无需再对其施加监视居住的措施。然而,这并不等同于案件已经完结,后继的法律程序仍然可能存在。
    2024-10-18 968次阅读
  • 2024.03.01 1819次阅读
  • 387次阅读
  • 刑事诉讼活动中,实施监视居住未必代表行为人需承担严峻后果。监视居住可谓一项重要的刑事法律制度,相较于拘役、逮捕等手段,其对于个人人身自由权利的影响程度较小。当行为人在执行监视居住期间严格遵循相关规定,积极地响应与配合调查工作时,或许能获得相对有利的司法处置。然而,若行为人有违监视居住的相关规定,将面临的权利调整也很可能是拘役或是逮捕等更为严厉的刑罚措施。
    2024-10-18 1397次阅读
  • 2024.09.24 2001次阅读
  • 335次阅读
  • 对于监视居住如何转变为取保候审这一问题,有必要明确,在相关情况发生改变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所规定的各项条件后,予以转化是完全合法合理的。然而,不论是原有的监视居住,还是转化之后的取保候审,它们本质上都是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性手段,其适用条件及性质皆有所区别。因此,在以取保候审代替监视居住的过程中,原先实施的监视居住措施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撤销或解除。
    2024-10-09 1434次阅读
  • 2024.08.15 3586次阅读
  • 42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