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贪污受贿辩护 > 挪用公款有没有单位犯罪?

挪用公款有没有单位犯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3 · 2571人看过
导读:挪用公款没有单位犯罪,如果存在挪用公款等相关的行为,那么根据法律规定,将会对此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判处拘役,当然的前提必须是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超过三个月的时间没有归还的。
挪用公款有没有单位犯罪?

一、挪用公款有没有单位犯罪?

挪用公款没有单位犯罪,犯挪用资金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挪用资金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对象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公款。这既包括国家、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也包括由国家管理、使用、运输、汇兑与储存过程中的私人所有的货币。在国有企业、公司中,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挪用本企业、公司的财物,属于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挪用上述公司、企业的资金,也应属于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要按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因此这些特定的公款、公物可以成为挪用公款罪的对象。挪用公物归个人使用,一般应由主管部门按政纪处理,情节严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折价按挪用公款罪处罚。因而一般的公物也可以成为挪用公款罪的对象。

在现实生活当中挪用公款的,按照我们国家《刑法》当中的规定是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的,但是前提必须是构成犯罪,也就是需要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通常情况之下,挪用公款是个人的一种行为,所以从犯罪的主体角度上来说的话,只能够是个人犯罪,并不能够是单位犯罪。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贪污受贿辩护相关

  • 483次阅读
  • 挪用资金是没有单位犯罪的,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二是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工。上述的董事、监事和职工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2024-09-21 1230次阅读
  • 2024.02.19 1428次阅读
  • 339次阅读
  •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擅自挪用单位资金用于个人利益或违法犯罪活动,数额较大且超过法定期限未归还的行为。对于国有单位人员或受国有单位委派的人员,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私营单位工作人员也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但不明确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需根据单位性质和具体情况判断。若挪用的是国有单位的公款,则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若为非国有单位,则通常仅构成挪用资金罪。
    2024-09-06 1461次阅读
  • 2024.08.05 2544次阅读
  • 336次阅读
  •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之规定,公私财物挪用罪可使法人单位充当罪犯。该条款明确指出,公司、企业或其他各单位内部职员,借助本人职权实施挪用本单资金的行为,归为私人所有,抑或是借予他人,以及由此引发的刑事法律责任。因此,法人单位完全有可能成为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
    2024-09-06 1304次阅读
  • 2024.09.18 1714次阅读
  • 45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贪污受贿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贪污受贿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