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建设工程纠纷 > 施工合同纠纷 > 建设工程运输合同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建设工程运输合同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6 · 2355人看过
导读:建设工程运输合同纠纷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以及向法院起诉等,如果想要提出仲裁申请,各方当事人必须要签署有效的仲裁协议。若是想要采取起诉的方式处理纠纷,也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诉状。
建设工程运输合同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一、建设工程运输合同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建设工程运输合同纠纷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以及向法院起诉等。

1、和解

和解是建设工程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友好的基础上,互相沟通、互相谅解,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建设工程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应首先考虑通过和解解决纠纷。事实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绝大多数纠纷都可以通过和解解决。

2、调解

调解是建设工程当事人对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第三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互相作出适当的让步,平息争端,自愿达成协议,以求解决建设工程纠纷的方法。这里讲的调解是狭义的调解,不包括诉讼仲裁程序中在审判庭和仲裁庭主持下的调解。

3、仲裁

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纠纷交给第三者,由第三者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这种纠纷解决方式必须是自愿的,因此必须有仲裁协议。如果当事人之间有仲裁协议,纠纷发生后又无法通过和解和调解解决,则应及时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4、诉讼

诉讼是建设工程当事人依法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理双方之间发生的纠纷,作出有国家强制保证实现其合法权益、从而解决纠纷的审判活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如果未约定仲裁协议,则只能以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最终方式。

二、签署工程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签署工程合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应当审查施工合同主体、注意约定合理的付款方式等。

1、签订合同时应当审查施工合同主体

此外,如何认定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内部承包协议的效力?在实践中,内部承包协议存在多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两个没有关联关系的法人之间签订的内部承包协议,这属“名为内部承包,实为非法转包”的情况,合同无效,本案即属此例。

第二种形式,集团公司内部承包给下属子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由于这类协议仍然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签订的,所以这种形式仍然应当被认定为非法转包。

第三种形式,内部项目部承包工程。在项目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本身是公司员工的情况下,内部承包协议合法有效。在项目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是员工的情况下,签订内部承包协议属于借用资质的行为,因而无效。

尽管由于承包人资质问题而导致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参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款,但当事人仍然存在着承担行政责任、项目亏损、质量事故责任、刑事责任等各类法律风险。因此,发包人(无论是业主还是施工企业作为总包方)在签约时,应当严格审查承包人资质。除此之外,还需要审查其资信、业绩。并且,在审查时应注意采取相关核查措施,仅仅看缔约对方报送的文件,是远远不够的。

2、注意约定合理的付款方式

因此,当事人应注意约定合理的付款方式,确保付款节点的可明确性及其合理性。

3、工期和工期调整的约定技巧

此外,当事人在约定工期调整的时候,应当明确,对于施工方递交的工期调整报告,发包方应当在几日内回复,如不回复视为认可。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施工方的合法权益。

不管是因为工程款的支付问题,还是因为其他的问题引发了建设工程运输合同纠纷,若是想要起诉,都需要向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起诉状的格式现行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书写起诉状的时候,必须要注明与纠纷案件有关的事实、需要注明原告、被告的姓名等的信息。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施工合同纠纷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施工合同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施工合同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