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根据规定敲诈勒索多少能判刑?

根据规定敲诈勒索多少能判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9 · 1843人看过
导读:敲诈勒索金额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的可能会被判刑,至于具体是否判刑、怎么判刑,则需要审理敲诈勒索案件的法院确定。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的犯罪分子,若是对判决不服可以上诉。
根据规定敲诈勒索多少能判刑?

一、根据规定敲诈勒索多少能判刑?

1、敲诈勒索金额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的可能会被判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2、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也有可能不会被判刑。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2)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3)被害人谅解的; 被

(4)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二、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的区别是什么?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包括迫被害人手段、方式不同;施暴力、威胁目的不同等。

1、逼迫被害人手段、方式不同。

抢劫罪逼迫手段只有暴力和暴力相威胁,并且是当面当场实施。敲诈勒索罪除了暴力、威胁手段外,更多是通过揭发隐私、栽赃陷害、诋毁名誉、破坏财物、阻止权利行使等非暴力手段,逼迫被害人;威胁方式既可以当面当场实施,也可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其他手段实现;要挟对象既可以是被害人,亦可以是被害人亲属或其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

2、施暴力、威胁目的不同。

抢劫罪中,行为人实施暴力或威胁的目的单纯是为了获取财物,即通过暴力使被害人不敢反抗或失去反抗能力,以此取得财物。敲诈勒索罪中,行为人实施暴力或威胁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使被害人心理产生惧怕,便于控制被害人;

3、施暴力程度和取得财物方式不同。

抢劫罪中暴力程度极高,被害人或已被当场实施暴力,或处于随时被实施暴力的严重危险状况中。行为人的暴力足以压制被害人,使之不敢反抗或失去反抗能力,从而迫使被害人被动交付财物。相比之下,敲诈勒索罪中暴力程度要轻得多,被害人虽感知危险存在,但当场被实施暴力可能性不大,行为人实施的暴力,尚未达到使被害人不能或不敢反抗。被害人交出财物最终是因为是精神受到强制,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从而被迫花钱消灾,其给付财物虽是被逼迫、勒索不得已而为之,但就交付行为本身而言,却是主动交付;

4、得财物的对象、时间、空间不同。

抢劫罪必须是当场瞬时向被害人劫取财物。敲诈勒索罪则可以是当场向被害人索要财物,也可以要求被害人或与被害人有关联的其他人在一定期限内交出财物。是否当场、瞬时获取财物,是两罪最核心的区别;

5、构成犯罪数额要求不同。

抢劫罪对犯罪数额没有要求,只要行为人以暴力手段劫取财物,即构成犯罪。敲诈勒索罪则要求索取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不管公民涉嫌犯的是敲诈勒索罪,还是其他的罪名,检察院在审查之后,都有可能会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敲诈勒索案件一般都有受害者,对于有受害者的案件,检察院在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之后,需要将不予起诉的决定寄送给被害人。若是检察院决定起诉,那么法院需要依法判断是否需要量刑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敲诈勒索罪的成立要件是,犯罪嫌疑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嫌疑人具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嫌疑人在客观方面用威胁、恫吓等手段,让受害人在害怕的情况下交出财物,基本上满足这些条件就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侵犯的客体比较复杂。
    2024-10-24 1437次阅读
  • 2024.09.14 2219次阅读
  • 根据合同收违约金不算敲诈勒索,但是如果超过合同约定过大数额,则有可能涉嫌敲诈勒索。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4-08-07 1414次阅读
  • 2024.02.24 1289次阅读
  • 1、只要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的证据,均可以作为证明敲诈勒索罪的证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024-10-09 1055次阅读
  • 2024.02.26 1450次阅读
  • 在敲诈勒索罪的确凿案件中,证据通常涵盖: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鉴定意见等六个主要范畴。 这些证据需经查证属实,作为定案的依据,确保案件判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024-09-04 1044次阅读
  • 2024.02.27 1805次阅读
  • 认定敲诈勒索罪成立的常见证据包括:能证实威胁要挟行为的短信、邮件、信函、录音等;证明受害者被迫付款的转账记录、收据等;了解事件的证人证言。这些证据要形成完整链条,充分证明被告实施了敲诈勒索犯罪。
    2024-11-03 834次阅读
  • 2024.02.25 152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