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于犯罪的主体是有着一定的规定标准的。
在单位犯罪的主体当中,对于主要负责人以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责任有着不同的分类区别。
与此同时还包括着其他直接的责任范围。
那么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如何理解?
下文中就作出了相关说明。
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如何理解?
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罪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佣的人员。
应当注意的是,在单位犯对于受单位领导指派或奉命而参与实施了一定犯罪行为的人员,一般不宜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对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根据其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犯罪情节,分别处以相应的刑罚,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在个案中,不是当然的主、从犯关有的案件,可不分主、同一法定刑档次法处罚。
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在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从关系不明显从犯。
但具体案件可以分清主、从犯,且不分清主、从犯,在、幅度内量刑无法做到罪刑相适应的,应当分清主、从犯,依法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单位犯罪,在《刑法》第30条规定: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该条规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这里所说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任何形式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机关”是指国家机关。
“团体”包括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
虽然这些单位通常都具有法人资格,但是,我国刑法并没有要求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刑法》第31条规定: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据此,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是以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
即一般采取双罚制原则。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同时,法律还作出了例外的规定,即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另有规定的,对单位不判处罚金,只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的,依照规定。
可是,《刑法》并没有对第31条规定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正确地认定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单位犯罪之处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举例说明,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和处罚问题进行分析。
综合上文中的内容可以看出,针对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如何理解该问题而言,与具体的案件情况相关联。
一般来说,在单位犯罪的案件当中,对于各领域负责人责任的划分需要与其代表人以及在企业当中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参照与划分。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