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2025过失杀人怎么判刑

2025过失杀人怎么判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3 · 2076人看过
导读:过失杀人的一般是认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按照刑法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4年以下有期徒刑。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刑法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而不按刑法第233条定罪处罚。
2025过失杀人怎么判刑

一、过失杀人怎么判刑

过失杀人的一般是认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按照刑法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4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过失致人死亡,除刑法第233条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根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刑法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而不按本条定罪处罚。如刑法第115条关于失火、过失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亡的规定;第133条关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规定;第134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的规定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医疗事故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界限

两罪在危害结果上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医务人员,后二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

(2)主观过失的性质不同。本罪的过失属于业务过失,而后二罪的过失属日常生活中的过失。

(3)客观方面不同。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护理操作常规,而后二罪分别表现为通过某种方式致人死亡或造成他人重伤。

(4)客体不同。后二罪侵害的客体是人的生命健康权利,而本罪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医疗机构的管理秩序。

在实践中应当注意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虽然二者行为人都预见到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后果,但前者行为人并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只是轻信能够避免;后者行为人则对结果的发生采取放任、听之任之和漠不关心的态度。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307次阅读
  • 根据我国法律,因疏忽或无意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判刑等级如下:一是处理过当或不当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意外事故程度较低,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是特殊规定,如失火或违规驾驶导致死亡,按相关条文以失火罪或交通肇事罪论处。
    2024-09-04 848次阅读
  • 2024.08.16 4025次阅读
  • 419次阅读
  • 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下,是按照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在审理过失杀人案件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公正、公平的审判结果。对于犯罪情节严重、后果严重、社会影响大的案件,法院会依法从重处罚。而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取得受害人谅解的案件,法院会依法从轻处罚。
    2024-10-26 1174次阅读
  • 2024.09.28 2039次阅读
  • 361次阅读
  •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10-29 1421次阅读
  • 2024.09.08 21592次阅读
  • 32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