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税务类纠纷 > 偷税漏税 > 民法典中买卖合同逃税能否认定合同无效

民法典中买卖合同逃税能否认定合同无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8 · 2238人看过
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民法典中买卖合同逃税能否认定合同无效,哪些是偷税漏税行为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民法典中买卖合同逃税能否认定合同无效

一、民法典买卖合同逃税能否认定合同无效

买卖合同当事人逃逸行为的,如果是通过签订阴阳合同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方式逃逸,买卖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哪些是偷税漏税行为

1、使用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的手段。

如,行为人设立虚假账簿、记账凭证;

造假账、搞两本账;

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

将账簿、记账凭证故意隐藏起来;

未经税务主管机关批准擅自将正在使用或尚未过期的账簿、记账凭证销毁处理等。

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如在账簿上大量填写超出实际支出的数额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的数额。

3、采取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或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

如,在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申报资料;

应依法办理纳税申报的纳税人,不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并经税务机关通知,仍拒不申报的。

4、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或个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如果通过签订阴阳买卖合同等的方式逃逸的,签订的买卖合同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网站地图

更多#偷税漏税相关

  • 442次阅读
  • 偷税。“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其中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以逃避国家税收等为目的;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2024-06-22 998次阅读
  • 2024.08.07 1618次阅读
  • 374次阅读
  • 未签署合同时未必构成逃税违法行为,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应缴税额的核算以及申报工作。若利用未签订合同的方式掩盖收益、意图规避应有纳税责任,那么这样的行为便构成了逃税。举例来说,某些企业蓄意不签订销售合同,以此来规避对销售收入的依法纳税申报,这无疑属于违法的逃税行径。然而,如果仅仅是因为未签订合同,而实际发生的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均按照规定进行了正确的申报与纳税,此时则不能简单定义为逃税行为。
    2024-10-10 892次阅读
  • 2024.09.02 1341次阅读
  • 342次阅读
  •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两者的不同是:偷税是纳税人采取隐匿事实、伪造账目,隐瞒应该缴纳税款的数额;逃税是纳税人承认应纳税额,但采取转移、隐匿财产的手段,隐瞒缴纳税款的能力。
    2024-12-25 1112次阅读
  • 2024.02.25 1767次阅读
  • 46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偷税漏税最新文章

遇到偷税漏税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税务类纠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