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民法典中婚姻关系主体的是什么

民法典中婚姻关系主体的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1 · 1963人看过
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民法典中婚姻关系主体的是什么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民法典中婚姻关系主体的是什么

一、民法典中婚姻关系主体的是什么

婚姻关系的主体为夫妻双方。婚姻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这是婚姻的自然层次上的含义。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人类固有的性本能,是婚姻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也是婚姻固有的自然属性,这种自然属性是婚姻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重要特征,如果没有上述种种自然因素,人类社会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婚姻。

2、以共同生活为目的所谓“共同生活”,是指居住在一起,成为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处在同一个生活消费共同体中。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和夫妻间的互敬互爱。“共同生活”一般为“精神的生活共同(互相亲爱、精神的结合)、性的生活共同(肉的结合)及经济的生活共同(家计共有),”这是对“共同生活”全部内容的概括。

3、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夫妻身份的公示性,是婚姻的现象层次上的含义。它要求婚姻双方当事人应具有公开的夫妻身份。婚姻概念的这一层含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二、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

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按照规定在民法典中婚姻关系的主体为夫妻双方,男女双方如果结婚的话需要去当地的民政局办理登记手续,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进行登记的,希望大家明白。

网站地图

婚姻家庭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结婚相关

  • 近姻亲是一种以婚姻者为中介的亲情连接,主要涉及夫妻双方的父母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其配偶的父母,以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等。这种关系在家族结构和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4-09-09 1477次阅读
  • 2024.07.18 8978次阅读
  • 在1994年以后,我国不再承认事实婚姻的存在,不论同居多少年都无法理所应当的形成婚姻关系。合法婚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要求结婚的男女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条件(二)必须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三)结婚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5-02-05 1038次阅读
  • 2024.07.26 33470次阅读
  • 法律关系的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人,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享有权利的一方是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是义务人。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1.公民(自然人);2.机构或组织(法人);3.国家。国家既可以成为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可以成为国内法律关系的主体。
    2025-01-28 1383次阅读
  • 2024.09.27 1576次阅读
  • 劳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当事人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双方的地位平等,双方都有互相选择的权利。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2024-12-10 982次阅读
  • 2024.08.11 2229次阅读
  •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025-01-11 957次阅读
  • 2024.09.14 2539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