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法院立案后怎么分法官?

法院立案后怎么分法官?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7 · 12649人看过
导读:一般是以随机的方式来分配法官,这个是没有固定性的,对于民事案件就会由民事庭随机划分,而对于刑事案件的就会由刑事庭分配;只要法官分配好之后就会确定开庭的时间,这样才能依法的审理。
法院立案后怎么分法官?

一、法院立案后怎么分法官

法院立案后是以随机的方式分配法官的。民事案件在民事庭随机划分,刑事案件刑事庭随机划分,不可以跨领域划分。立案机构应当在决定立案的三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审判庭,审判庭随后进行案件划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

第七条

立案机构应当在决定立案的三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审判庭。

二、民事诉讼立案条件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法院立案流程一般有哪些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开始。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自己发现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其任务是正确认定有无犯罪事实发生,依法应否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为正确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打下基础。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环节,是能否正确、及时地立案的关键。因为立案或者不立案,取决于公检法三机关对立案材料审查的结果,而审查材料的过程,也就是根据法律所规定的立案条件,确认有无犯罪事实和分析、评断这种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过程。因此,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对立案材料的处理

对立案材料的处理,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对立案材料审查后,分别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这是立案程序的最后结果。

法院在立案之后就会对不同的案件分配法官,一般法院是属于随机分配没有固定的一个人,但对于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是不可以跨领域划分的,不管是哪一个法官来进行审理,都会利用专业的知识来进行判断,这样才能保障到受害方的利益不受到伤害。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治安管理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治安管理最新文章

遇到治安管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