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贷款纠纷 > 办理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办?

办理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4 · 1715人看过
导读:办理信用卡还不上的首先可以使用发卡银行最低还款的功能,先偿还最低额度的债务,之后可以和发卡银行之间积极的沟通处理,说明自己无力偿还的具体原因,与此同时,表明自己愿意尽力偿还债务的意愿,向发卡银行提出分期还款等申请即可。
办理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办?

一、办理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办?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使用最低还款额功能。每家银行都会个有最低还款额功能,只要还上这最低还款额,银行不会收取滞纳金,也不会影响个人信用。但是,还最低是要收取利息的,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所以,只需还最低,虽然压力会减少,但是会有复利产生,会相对麻烦,也只能做暂时延缓之用。

利用分期功能。如果还款有压力就可以直接申请账单分期,一般银行都提供3、6、9、12、18、24期的共能,可以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选择分的期数,这样一可以缓解还款压力,二也不会影响信用。

更改账单日来延长还款期限。账单时间不是随便可以更改的,一般来说半年才能改一次,有些银行是一年改一次,有些银行就只能改一次。

主动和银行说明情况进行协商。如果确实因为工作等特殊情况,一段时间无法还上,可以主动致电给银行,说明原因,证明不是恶意不还,确实是有原因,商量能不能延迟还款,千万不要换电话等不理银行,这样个人信用没了,除非以后都不和银行打交道了。

二、信用卡逾期不还的后果是什么?

信用卡逾期还款后果严重,因此透支消费应适度。虽然信用卡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透支功能,但事实上构成了客户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到期不还款,不但可能会造成法律纠纷,还会承担高额罚息,最重要的是会形成信用不良记录,给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承担高额罚息。

信用卡违约后,通常涉及到的罚息费用为循环利息费用和滞纳金。循环信用实质是一种按日计息的小额、无担保贷款,如果在最后还款日未全额还款,在下期对账单上,则会产生循环信用利息,且需要从消费入账日起计算利息

2、造成法律纠纷。

信用卡暴力催收成为热门话题,不少银行信用卡中心将信用卡还款催收外包给一些所谓的“讨债公司”,这些公司良莠不齐,催债手段比较粗暴,给客户带来很大困扰。

3、在全国征信系统中留下“信用污点”。

只要是在银行办过卡、贷过款,都会自动在该系统中生成一份属于自己的“信用报告”,这个报告中的“污点”不容忽视,它会影响到申请各类贷款、上保险、求职、海外留学等,不良记录在国外一般保留7年。市民的逾期负面记录不再伴随终身,若能持续5年按时足额还款,可还回信用清白。

其实无论是信用卡债务逾期偿还,还是贷款债务逾期偿还,都会使债务人遭受不利的影响,比如说个人的信用受损,在个人的征信记录上会留存长达五年的逾期信用记录,还会面临发卡银行或者是贷款机构的花式催收等等,所以尽量还是不要逾期偿还。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债权债务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贷款纠纷相关

  • 信用卡无法按时还款应如何处理?若拖欠信用卡款项且无法如期偿还,建议与发卡行积极沟通,争取延长还款期限。也可考虑申请停息挂账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若距离应还款日期尚未来临,推荐办理账单分期或支付最低还款额度,以减轻负担并预防不良记录。
    2025-03-06 1426次阅读
  • 2024.08.05 1593次阅读
  • 1、向亲友借钱暂时弥补漏洞。假如只是遇到暂时的情况,很快就会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就可以向亲戚朋友借点钱,然后等资金到位了再还给他们。2、申请延期还款。当发生突发的情况比如:生病住院、失业等情况时,可以联系银行客服。告知客服自己的真实情况,然后申请延期还款即可。
    2024-10-05 946次阅读
  • 2024.08.13 1169次阅读
  • 15年与30年社保缴纳,差异明显。缴30年者退休养老金远超15年者,因养老金计算涉及缴费年限,且30年者个人账户积累更多。此外,医疗保障方面,30年者享受更高报销比例和更全面服务,体现缴费时长的重要性。
    2024-09-13 1167次阅读
  • 2024.09.28 1955次阅读
  • 信用卡无法偿还时,可尝试向亲友借款短期周转;或联系银行申请延期还款、停息挂账或分期偿还。同时,可考虑使用最低还款额功能或调整账单日期以延长还款期限。重要的是,与银行积极沟通,协商解决方案,避免逃避追索损害信用。
    2024-05-16 1359次阅读
  • 2024.08.06 1439次阅读
  • 欠信用卡的钱还不上的,欠款人可以与银行协商分期还款,协商的时候注意表明自己的还款意愿,说明无力偿还的原因,如果银行同意,双方就可以签订相应的分期还款协议。否则信用卡的欠款人不按时还款的,就可能会被银行催收,甚至被提起民事诉讼,影响到个人征信等。
    2024-10-29 993次阅读
  • 2024.09.17 1839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