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证据调查 > 法律中规定单位能不能作证人?

法律中规定单位能不能作证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6 · 5450人看过
导读:法律中规定单位能作证人,根据我们国家《民事诉讼法》第72条当中明确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是有义务出庭作证的,所以按照这条法律当中的规定,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出庭作证。
法律中规定单位能不能作证人?

一、法律中规定单位能不能作证人?

法律中规定单位能作证人,《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从传统证人的定义出发,证人必须是能够独立借助其感觉器官对案件事实进行感知的自然人,而单位作为一种组织机构,它本身并不具有感知事物的能力。证人和证言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单位不能成为证人。

肯定说则认为,依法成立的单位已被法律赋予了人格,是一个由众多自然人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社会实在。它具有意思能力、行为能力诉讼能力和责任能力,能够作为证人。

二、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1)单位虽不具备基于自然人的生物特性而亲身感知事物的能力。但是,单位仍然是有意志的,单位的意志来自于其组成人员在职务活动或授权活动中所获得的个体感知,这样的个体感知再通过集合化过程而形成单位的整体意志。单位内部的个体感知通过一定的集合方式形成整体意志后,个人感知要素在单位意志范围内即告消灭。

(2)单位表达其意志和作证的方式则是通过其自然人组成的机关或授权的自然人在单位意志的支配下以单位的名义来实施的。单位作证后,若需承担法律责任,则完全可以单位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来承担。

综上,正是基于上述观点的分歧,且考虑到在刑事诉讼中伪证的责任承担、刑事案件对证人亲身感知的要求更高等因素,民诉选择了肯定说,而刑诉坚持了传统观点。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出庭作证对于案件的审理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凡是与案件有关的人员或者说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员都是需要出庭作证。所以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用人单位,也是有出庭作证的法律义务的。同时也必须需要遵守客观和真实原则来作证。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证据调查相关

  • 若属于工伤,单位需支付丧葬费、亲属瞻仰补助金及一次性工亡补贴金,具体金额因地区而异。遗属可获得一定比例的照顾性津贴。突发疾病48小时内死亡视为工亡,享受相同待遇;超过时限则按因病死亡处理。丧葬费和抚恤金由社保机构承担。
    2024-09-29 852次阅读
  • 2024.08.13 4268次阅读
  • 在企事业单位中,因工作不幸去世属工伤事故,企业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赔偿包括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及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具体金额因地区而异,需查阅相关资料。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父(母)薪资水平的30%计算,配偶为鳏寡孤独者增加10%,总额不超过父(母)薪资。
    2024-09-22 1118次阅读
  • 2024.06.19 7452次阅读
  • 2025-01-19 845次阅读
  • 2024.06.01 15128次阅读
  • 五险一金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多种保障待遇的统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的功能:1、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领取养老金;2、医疗保险作为员工疾病的医疗报销;3、失业保险是领取失业后的生活费;4、生育保险是为职工生育报销及相关待遇;5、工伤保险是指在发生工伤事故时,支付医疗费用或工伤治疗赔偿金。
    2024-12-10 920次阅读
  • 2024.03.03 1391次阅读
  • 在工作岗位变更的情况下,这涉及对劳动合同的调整和修订,需要双方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确认。如不能达成共识,则按原合同继续履行。然而,如果法律或法规有特别规定,则需按照这些规定执行。总之,处理工作岗位变更时,应遵循双方同意和书面明确的原则,同时考虑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
    2024-09-13 1156次阅读
  • 2024.03.04 180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证据调查最新文章

遇到证据调查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