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仲裁 >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4 · 3222人看过
导读:当事人如果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是: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可以申请进行强制执行。我国相关的法律中明确的规定了对于仲裁机构给出了仲裁决定的,双方必须要严格的遵守,不能拒不执行。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当事人如果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是:如果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话,那么一般就可以对相关执行进行解除或者是进行执行回转。如果法院驳回了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话,那么就需要对相关仲裁裁定进行执行。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定。人民法院基于案外人申请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案外人申请执行回转或者解除强制执行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二、当事人怎样申请仲裁裁定执行?

(一)申请执行的法院

如果当事人不想进行履行仲裁裁决的话,另一方可以向具备管辖权法院进行申请执行。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有两种:一是被执行人住所地和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二是经我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在此,所说的申请执行的法院一般是被执行人住所地和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二)申请执行的形式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时,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执行人员记入笔录。提出书面申请执行或者口头申请执行的,应当说明申请执行的事实和理由,并附作为执行根据的仲裁裁决书。

(三)申请执行的期限

申请执行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无正当理由逾期提出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驳回申请,不予执行。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期限,依提出申请执行的主体不同而不同。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是其他组织的,申请执行的期限是六个月。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很有可能是会被仲裁的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这样的做法也能够保证在最大的程度上能够保障申请仲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定结果,是对双方都是有着明确的约束作用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仲裁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