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订立 > 合同不成立审理的依据是什么

合同不成立审理的依据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7 · 2405人看过
导读:合同不成立审理的依据是,如果合同有符合法定的情形下,那么会不成立,比如说合同的客体不明确或者是合同订立的内容不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没有形成要约或者是承诺的一致,这种情况下,合同就是不成立的。
合同不成立审理的依据是什么

一、合同不成立审理的依据是什么

合同不具备成立的要件,即不成立。合同的不成立,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一人自行订立合同;

2、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未形成要约、承诺的一致;

3、合同的客体不确定;

4、要物合同未履行物的给付;

5、须经批准、登记方能成立的合同未履行批准、登记手续;

6、法律规定或者是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的。

还要注意的是,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确定无效、绝对无效,当然不成立。

二、合同的成立需要的条件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所谓“依法”签订合同,是指订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由于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所以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就不予承认和保护,这样,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目的就不能实现,订立合同也就失去了意义。

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即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所谓协商一致,就是指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看法。

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如果合同没有经过承诺,而只是停留在要约阶段,则合同未成立。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由合同要约和对此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

合同在订立的时候,只有符合法定的条件才是属于成立的合同,才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合同不成立的话,那么自始至终都是属于无效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如果没有执行合同的内容,也是不属于违约的情形。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合同事务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合同订立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订立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订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