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婚姻无效法院会乱判决吗

婚姻无效法院会乱判决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1949人看过
导读:婚姻无效法院不会乱判决,会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决。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的话,那么可以重新进行上诉。无效婚姻判决标准有如果行为人重婚的,或者是和结婚人存在亲属关系,以及没有达到男方年龄在二十二周岁,女方年龄在二十周岁的标准的,那么婚姻属于无效。

一、婚姻无效法院会乱判决吗

不会,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来进行判决。

根据《民法典》1051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之规定,无效婚姻有三种法定情形。

无效婚姻的第一种情形就是重婚。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比如,已经建立了一个婚姻关系,又与第三人另外建立一个婚姻关系,就是重婚行为。只要领取了结婚证,即便是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或许说,当时只是一时激动,就鬼使神差的,稀里糊涂地和对方领一个结婚证而已,此后再没有任何联系。在没有与前任的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下,又办理了结婚证,仍然属于重婚行为,后一个婚姻是无效的。重婚是第一种无效婚姻的情形。

第二种无效婚姻的情形,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亲属关系之间结婚无效指的是《民法典》第1048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规定的法律后果。也就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建立的婚姻关系无效,近亲属之间结婚,属于无效婚姻。

第三种婚姻无效情形指的是未达到法定婚龄就办理结婚登记

二、近亲的婚姻怎么申请婚姻无效

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宣告婚姻无效,需准备的材料因婚姻无效的原因有所不同。

(一)以重婚为理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要材料为结婚证和双方的身份证,以及能够证明该婚姻属于重婚的证据等等。

(二)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理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要提供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和其他能证明夫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等。

(三)以婚前前患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且婚后难以治愈的为理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应该提供结婚证、双方身份证和医院的诊断证明书,和证明婚前患病,婚后难以治愈的相关材料。同时,人民法院在受理宣告无效婚姻的案件后,如果确实属于无效婚姻,会就财产和子女问题一并判决,所以当事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时最好还提供包括房屋产权证书、银行账户、支票等各种财产清单等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的意见。

婚姻无效法院不会乱判决。如果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话,那么就属于无效婚姻。国家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方不能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方不能早于二十周岁。只有达到适婚年龄以后,才可以到民政局办理结婚。一般办理结婚需要双方携带身份证和户口簿等相关资料到民政局进行办理。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判决执行热门文章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
    178746次阅读2022.07.28
  • 强制执行但是确实没钱的后果就是可以由法院中止执行,待被执行人有了执行能力后随时将恢复执行,说白了就是没有执行能力的申请强制执行也无用。因为像这种情况是被执行人真的没钱而不是有钱不还的,但是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当中会对当事人名下的财产有一个确切的调查。
    487612次阅读2022.03.28
  •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73599次阅读2022.03.28
  • 对执行行为的异议和对执行标的的异议区别。对执行行为的异议,提起主体有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执行标的的异议,提起主体是案外人。债务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抵销、清偿,无权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七条提出执行异议,而只能适用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作为执行异议来处理。等
    62905次阅读2022.03.28
  • 结合《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来看,对什么时间会把被强制执行人拉入黑名单,其实法律中并没有相应规定。只是说,在符合了规定的情形下,那么才有可能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依照相关法律中的规定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872150次阅读2022.03.28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