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保障 > 没有劳动合同不给工资如何处理?

没有劳动合同不给工资如何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3 · 2353人看过
导读:没有劳动合同不给工资的处理方式是:可以请求用人单位补偿,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或者是申请劳动仲裁。我国的用人单位可以在这一个月内的任何一天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过了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此时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两倍工资了。
没有劳动合同不给工资如何处理?

一、没有劳动合同不给工资如何处理?

针对公司没签劳动合同从来不发工资怎么赔偿,工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放,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全部费用。拖欠或扣发工资违法,可以要求全额发放,并要求支付拖欠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超过合同约定工资发放日15天以上算拖欠。

签定劳动合同违法行为,还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最高为11个月。证据方面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即可,比如工资条,打卡记录、工装、工作往来信息、同事证言等。

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缴纳全部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不缴纳保险或不足额缴纳保险属于违法行为,可以要求单位补缴或作相应经济补偿。否则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如果是单纯的保险纠纷劳动仲裁不受理,只能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

单位有违法行为的情况下,可以随时离职,不需要提前通知,单位应当为办理离职手续,包括开具离职证明办理户口和档案的迁转等。

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应当在单位注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也可以委托律师代为仲裁。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里的一个月我们俗称为“宽限期”,换言之,用人单位可以在这一个月内的任何一天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过了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两倍工资了。

二、劳动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有下列13种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5、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8、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10、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强制性规定的;

1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1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用人单位没有违法的情况下,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

签定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最高为11个月。如果用人单位要雇佣劳动者的,是需要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应当给劳动者发放劳动报酬,此时我们都是要及时的保护自己的劳动者权益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劳动纠纷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劳动保障相关

  • 薪资拖欠后劳动仲裁,没有固定支付工资时限。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应速付工资,不履行裁决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一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法律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督促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2024-10-24 1392次阅读
  • 2024.02.29 1868次阅读
  • 处理此问题时,应首先与雇主沟通协商寻求共识。若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当地劳动监管部门设立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保障权益并追讨欠薪。此程序高效且免费。如对仲裁结果有异议,可依法提起诉讼。若公司违反法规,可向劳动监察机构控告,促其纠正。
    2024-09-13 1471次阅读
  • 2024.09.29 7374次阅读
  • 倘若未签署劳动合同且未足额发放薪酬,无疑是违法行为。雇佣方理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同劳动者签订并依照合约规定支付其相应工资,而未能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无法足额支付薪资已经深深侵犯了劳动者的诸多合法权益。在此情形之下,作为被告方的员工依然有权利运用法律手段来捍卫自身权益,您可向劳动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亦或是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诉。
    2024-10-25 966次阅读
  • 2024.02.27 1817次阅读
  • 在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情况下,即使并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员工依然享有获取应有薪资待遇的权利。雇主不得以此作为借口,拒绝向员工支付其应得的薪酬福利。因为在劳动关系中,员工只有通过辛勤工作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员工同样可以依据《劳动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有可能使得雇主面临法律方面的风险和责任追究。
    2024-10-26 904次阅读
  • 2024.03.02 4783次阅读
  • 若雇主未能在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至满一年之间与员工签署书面形式的劳动合约,那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他们有义务向该员工每月支付两倍于正常工资的金额作为补偿。然而,如果这一切都是由于员工个人原因而拒绝签署劳动合同所导致的,那么雇主将无须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的责任。
    2024-10-24 1022次阅读
  • 2024.06.17 5293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