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无效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劳动合同无效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31 · 6255人看过
导读:无效的劳动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工作,员工一个月之后,可以向用人单位要求双倍工资作为赔偿。已经在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劳动合同被认定无效之后,应该参照本单位相同工作岗位,员工的工资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无效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无效赔偿标准是什么?

1、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

其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其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二、哪些劳动合同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无效。双方应当在订立劳动合同、拟定劳动合同条款时出于自愿,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关系的一方违背了他们的真实意愿。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无效。劳动合同订立应遵循公平原则,核心含义就是要求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相一致。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免除己方法定责任如“一律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生死病老都与企业无关”等条款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员工在单位付出了劳动,劳动合同被认定无效之后,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给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为了免除自己的法定职责,排除劳动者的权利而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使用欺诈手段,违背对方的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时,该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劳动纠纷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合同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