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法规 > 合同真实意思表示的规定是什么?

合同真实意思表示的规定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9 · 5267人看过
导读:合同真实意思表示的规定是:根据相对人作出意思表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确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意思表示不真实是指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志与其内心的真实意志不一致。
合同真实意思表示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规定,如果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二条 【意思表示的解释】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意思表示不真实是指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志与其内心的真实意志不一致,其具体体现重大误解、受威胁胁迫做出虎假意思表示等。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事主体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为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换言之,表示行为应当与效果意思相互一致。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构成要件。因为合同本质上乃是当事人之间一种合意,此种合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依法律可以产生法律拘束力,则取决于此种意思表示是否同行为人的真实意思相符合,也就是说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在我国的民事合同的规定中,如果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合同成立和有效的要求就是要求双方当事人有真实的意思表示,但是意思表示属于心理活动十分能确认。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合同法规相关

  • 1017次阅读
  • 民法上的意思表示指的是企图发生一定的司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内心的意思因外部表示而客观,合为一体,而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其中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而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根据法律效果来进行分析,则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司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2024-12-19 1492次阅读
  • 2024.07.01 70890次阅读
  • 10216次阅读
  • 意思表示分明示和默示:1、明示。明示是使用直接语汇实施表示行为。(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即口头语言形式。(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即书面语言形式,主要指文字(文件、信函、电报)、图表、照片、技术工程用图、电子数据等形式。2、默示形式。默示形式是含蓄或者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
    2024-08-07 1016次阅读
  • 2024.08.22 6993次阅读
  • 1363次阅读
  • 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的司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内心的意思因外部表示而客观,合为一体。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一种法律效果意思。
    2024-12-19 953次阅读
  • 2024.09.11 4960次阅读
  • 228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法规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法规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