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民事裁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民事裁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8 · 3367人看过
导读:民事裁定适用于民间纠纷案件无法通过协商形式达成共识,经过法律途径由管辖权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主要的适用范围是对管辖权有异议、申请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是否准许当事人撤诉、或者中止、终结诉讼,以及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等情形。
民事裁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一)不予受理

法律规定,原告向人民法起诉,必须合乎法定条件,否则不予受理。具体地说,一是案件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二是虽属法院主管但不属该人民法院管辖;三是法律规定暂时不能起诉的。受理与否,关系到诉讼程序启动与否,故应用裁定。

(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有权对管辖权提出异议。异议一经提出直接关系到该法院能否对该案行使审判权,不可不慎重行事,认真审查。审查认为异议有理,应裁定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异议无理,也应用裁定驳回当事人的异议。

(三)驳回起诉

起诉涉及当事人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驳回原告起诉,重在程序意义上的诉权行使问题,故用裁定形式。

(四)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虽涉及实体问题,但又与程序密切相关。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的申请提出后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影响程序顺利推进。故法律规定解决这两个问题要使用裁定。凡符合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条件者,人民法院裁定同意保全或先予执行,反之,裁定不予同意。

(五)准许或不准许当事人撤诉

当事人撤诉,事关他们的处分权利。但在我国,当事人的处分权并不是绝对的,它需要辅之以人民法院的审查。撤诉成立与否,关系到诉讼程序能否继续进行,故人民法院准许或不准许当事人撤诉,都要使用裁定。

(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

中止诉讼是诉讼程序的暂时停止。终结诉讼是诉讼程序的非正常结束。二者直接涉及程序,必然适用裁定。

(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补正判决书中笔误是纠正判决中的局部失误,不是法院从根本上改变对案件实体问题的认定,属于程序问题,用裁定形式比用判决形式更加合理。

(八)中止或终结执行

中止或终结执行涉及的是执行程序,中止或终结执行是有条件的。合乎条件,人民法院应裁定中止执行或终结执行。

(九)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仲裁机关制作的仲裁裁决书经当事人申请,应作为执行根据,但法律要求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申请后应认真审查。法律文书无误时可交付执行,法律文书有误时,若开始执行便会侵害对方当事人利益。根据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对不予执行的人民法院须用裁定。

(十)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公证债权文书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应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

这是一项弹性规定,目的在于适应民事审判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为法律不可能对适用裁定的事项一一列举。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综上所述,民事裁定是人民法院对所发生的程序上应当解决的事项作出的权威性判定。也就是说,法院处理程序的事项,应当使用民事裁定,除了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以及对管辖权有异议是可以上诉的裁定,以及财产保全和先于执行裁定可以申请复议外,对其他裁定不服的,当事人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复议。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判决执行相关

  • 421次阅读
  • 工程总承包适用范围包括所有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就是总承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四条 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2024-10-01 880次阅读
  • 2024.09.06 3266次阅读
  • 392次阅读
  • 协商仲裁的适用范围主要涵盖了各类商务合同以及其他有关财产权益事务的冲突与纷争。 其中,商务合同包括买卖协定、租借协议、服务契约等方面的争议;而涉及到财产权益事务的冲突与纷争则包含了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中涉及财产权益的部分等等。 然而,婚姻关系、收养事宜、监护责任、扶养义务、遗产分配等相关纠纷,以及依法应由行政部门负责处理的行政争议,均不属于协商仲裁的范畴。
    2024-10-18 1162次阅读
  • 2024.08.27 11843次阅读
  • 320次阅读
  • 取保候审制度是对那些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那些可能会面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通过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引发社会危害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才予以实施的。另外,对于那些身患严重疾病需长期住院治疗且生活无法自理、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并且需要照顾自己孩子的女性公民,亦可依法申请采用取保候审的方式。
    2024-07-10 1089次阅读
  • 2024.06.09 9511次阅读
  • 347次阅读
加载更多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