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合法吗?

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合法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5 · 5948人看过
导读: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是属于合法的,用人单位在发生合并或者是分立时,是有变更主体的可能性,只要没有影响到劳动者,而且劳动者也可以享受到之前的待遇,那么就可以保障到自己的权益。
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合法吗?

一、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合法吗?

如果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劳动合同主体可以变更。

实践中,引起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况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企业合并、分立的情况,第二类是用人单位将员工转至关联企业或其他公司的情况。根据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不同情形,劳动合同权利义务承继的操作也有所差异。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等的变更】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分立】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第三十五条 【劳动合同的变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二、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方式有哪些?

实践中,引起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况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企业合并、分立的情况,第二类是用人单位将员工转至关联企业或其他公司的情况。根据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不同情形,劳动合同权利义务承继的操作也有所差异。

第一种方式是员工辞职然后与第三方企业签定新的劳动合同。第三方企业在发给员工的要约中必须明确规定,只有员工向原企业提出辞职,要约才能生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原企业无需为此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第三方企业对于员工将会给出较高的待遇以获取员工的同意。

第二种方式是企业与员工协商终止劳动合同。为此企业可以签订协议,约定由第三方企业负担向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第三种方式是三方协商转让,约定由第三方企业承继原企业在劳动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但第三方企业可以与员工进行协商变更。这种方法应当约定员工的工龄继续计算,并且在原合同项下的权利应当得到保障。如此,企业将无需立即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员工的合法权益也并不受到任何损害。

综合上面所说的,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是需要如实的通知劳动者,只要在不改变劳动者任何状态的情况之下是可以依法的变更,如果因变更而让劳动才的利益受到损失,那么是可以要求相应的补偿,所以,自己的权益就一定要懂得如何保护。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