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互联网纠纷 > 网络诈骗纠纷 > 网络造谣法律规定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网络造谣法律规定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7 · 4670人看过
导读:网络造谣法律规定的处罚标准是根据涉案事实的严重程度来处罚的,一般情况下造成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了严重恶劣的影响的是可以处3-7年有期徒刑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网络造谣法律规定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一、 网络造谣法律规定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网络造谣法律规定的处罚标准是根据涉案事实的严重程度来处罚的,网络造谣应当承担诽谤罪刑事责任,法律上并没有造谣罪的说法,只规定了诽谤罪,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网络造谣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获得非法利益,或者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由于造谣罪并不属于法律上规定的罪名,但造谣的行为可以构成法律上规定的诽谤罪,特别是犯罪分子发布不实信息而造成他人权益受损的,就可以认定为诽谤罪。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网络诈骗纠纷相关

  • 318次阅读
  • 针对互联网散播虚假信息,法规规定: 轻微情节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处五日至十日拘留和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恶劣者,以诽谤罪定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处罚。
    2024-04-24 1085次阅读
  • 2024.09.04 2055次阅读
  • 321次阅读
  • 在网络上造谣的,如果是对某个人进行诽谤、侮辱造谣的,则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对造谣者以侮辱罪、诽谤罪定罪处罚。如果是发布虚假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的谣言,或者发布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的谣言的,则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2024-10-02 1081次阅读
  • 2024.09.12 15470次阅读
  • 320次阅读
  • 涉嫌网上造谣,公安的立案标准如下:1、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2、情节恶劣是指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等情况。
    2024-05-23 969次阅读
  • 2024.02.29 3414次阅读
  • 43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网络诈骗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网络诈骗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互联网纠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