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刑法中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

刑法中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5 · 9997人看过
导读:缓期执行是一种强制措施,缓期执行又称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人。犯罪情节较轻,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案件事实清楚的,可以判处缓刑,在缓刑期内犯人不能触犯法律,否则会被执行原刑期。
刑法中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

一、刑法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

缓期执行是这样一种措施:对于被依法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人以及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人,规定一定的期限暂缓刑罚的执行。缓期执行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到判决确定之日(发生法律效力之日)。

法律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有三种:

1、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两个月。

2、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3、被判死刑的缓刑考验期:两年。

二、判缓刑期间能出国吗?

判了缓刑可出国。缓刑期间想出国,可持护照申请签证。根据法律规定,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想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应获得考察机关得批准。如果严重违反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人民法院会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到居住地的派出所,把出国工作或学习的情况向派出所报告。获得派出所批准,可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三、缓刑的考验期是多久?

缓刑考验期,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根据刑法第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即使犯罪分子被判处一个月的拘役,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也不能少于2个月;如果实行数罪并罚,犯罪分子被判处1年的拘役,缓刑的考验期限最高也只能在1年以下、2个月以上的范围内确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决定缓刑考验期限,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以及判处的刑期,在考验期限的幅度内决定犯罪分子的考验期限。

死刑缓期执行的缓期,两年。

缓刑考验期限,应当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提出上诉、抗诉一审判决的法定上诉、抗诉期满的第2天;另一种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确定之日。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限。因为羁押期限能折抵刑期,而缓刑考验却不是刑期。

犯罪分子判缓刑期间也是可以出国的,但是需要提前向当地的派出所报告,说明出国的原因及事由,得到考察机关的批准才可以出国。如果在缓刑期间犯新罪或存在违纪行为的,司法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决。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499次阅读
  •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2024-09-05 1061次阅读
  • 2024.09.22 3549次阅读
  • 411次阅读
  • 缓刑两年执行,是隶属缓刑当中的一种。缓刑,全称刑罚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2024-05-27 1126次阅读
  • 2024.09.05 1755次阅读
  • 428次阅读
  • 缓期执行是对于被依法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以及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人,规定一定的期限暂缓刑罚的执行。分为两种: 1、缓刑,即判处一定的刑期且规定一定时间的考验期,考验期是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考验期内如果没有违犯相关规定,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2、死刑缓期执行,这个期限是2年,二年内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不再执行死刑,改判其他刑种。
    2024-10-12 967次阅读
  • 2024.02.28 1461次阅读
  • 40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