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与执行有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与执行有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3 · 8580人看过
导读:与执行有关的法律规定了,若是被执行人申请到强制执行书,超过六个六个以上仍然未知,那申请执行人可以向当地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申诉。若是拒不执行,那就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与执行有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与执行有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与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一般规定第二百二十四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二、法院判决不执行的后果是怎样的

法院的判决是赋予国家强制力的,应该主动履行。如果不履行有三个后果:

1、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措施很多,可以对住宅进行搜查,包括拍卖、变卖、扣押财产,冻结银行帐户,还可以查封住宅。

2、如果拒不执行,法院可以处于15日以下拘留1000元以下罚款,并且可以重复适用。

3、拒不执行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情节严重的,就触犯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构成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就算经过了以上处罚行为人还是要承担赔偿责任,除非永远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果只是暂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中止执行,等到行为人有财产可以执行的时候,法院就会恢复执行

三、判刑后可以监外执行

判刑后可不可以监外执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在讲判刑后可不可以监外执行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监外执行。

监外执行是因罪犯出现了法定情形需要变更执行刑罚的场所和方式,于监狱外执行的一种制度。也就是说,罪犯在法定情形下,不用在监狱服刑,改由在监狱外面执行刑罚。监外执行的时间是计算在刑期之内的,对于罪犯在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执行完毕的,继续收监,如果在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消失后刑期执行完了的,按法定程序及时释放。那么可以监外执行的情形有哪些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首先应当是被判处拘役或是有期徒刑的罪犯,此为前提条件,在具备前提的条件下,若有以下之一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1、罪犯得了很严重的疾病,监狱医疗条件无法治疗需要保外就医的。

2、罪犯是孕妇或者是处于哺乳期的妇女。

3、由于罪犯本身原因对生活无法自理,并且对其实施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的。

综上所述,关于我国最新执行的法律在上面已经进行了说明,而且也可以进行监外执行。若在监外执行期间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收监,提请保外就医的,必须要到政府指定医院诊断,同时由该医院出具证明。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判决执行相关

  • 383次阅读
  • 关于失信执行人的法律新规定如下: 1、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2、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3、不得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2024-09-22 976次阅读
  • 2024.08.05 2232次阅读
  • 493次阅读
  • 所谓监外执行,乃针对那些被依法判定为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刑事被告,在其身患严重疾病以致无法承受监狱环境或其余任何执法机构监管,亦或是因其孕期或正处于哺乳期而需特殊照顾,以及因生活无法自理而必须采用暂缓监外执行以避免对社会造成危害等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一种临时性替代执行方式。然而,对于那些适用保外就医可能会对社会安全产生潜在威胁者,或者自残行为严重者,往往没有资格申请保外就医。
    2024-10-21 997次阅读
  • 2024.03.03 1671次阅读
  • 390次阅读
  • 倘若判夺未能得到履行,权益持有者便可着手向法庭请求实施强制执行程序。法院将酌情采用一系列相应手段,譬如调查、冻结以及划转被执行方的存款资产,或者是查封、扣留、出售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与此同时,被执行人亦有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之中,受到高消费限制。若存在有能力履行却故意拒绝执行的情况,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触犯法律法规,构成犯罪行为。
    2024-10-07 1419次阅读
  • 2024.09.24 21743次阅读
  • 41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判决执行最新文章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