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对于探视权的规定是怎样的?

对于探视权的规定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1 · 2888人看过
导读:对于探视权的规定,是根据《民法典》(施行)规定,离婚后不承担抚养义务的一方,是可以享受探视子女的权利的,具体的探望时间和方式,应当由双方协商来进行认定和处理。
{ArticleTitle}

一、 对于探视权的规定是怎样的?

对于探视权的规定,是根据《民法典》(施行)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探视权中止的情况

探望权的行使应当以有利于子女的最佳利益为原则,因此,如果探望权的行使与子女最佳利益相悖,则应中止探望权或限制探望权的行使。中国大陆关于探望权的中止的法定理由是“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国外的有关判例中,也多以违背子女利益为由禁止见面交流。中止探望权本为不得已的行为,应是在严重损害子女利益的条件下才能适用,如果不加以严格限制,动辄中止探望,不但会损害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父或母的探望权,而且对于子女未必有利,我们很难作出禁止子女与父母一方交往一定会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绝对的判断。

此外,探望权本为父母离婚后的权利,此权利的行使虽应考虑子女的利益,应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但毕竟是父母的权利,是父母离婚后与子女保持联络、了解子女成长情况、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绝对不能将不得已的法律措施扩大化。也就是说,法律中应将规定相应的探望权恢复制度,可以更好地协调父母探望权的权利性与保护子女最佳利益之间的关系。

探视权的确定,是需要由双方首先经过协商来进行认定,特别是对于探视的时间、方式、地点等关键要素,是需要在达成一致意见后才可以生效的,如果抚养方发现探视方存在不利于子女成长的行为,是可以中止探视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人身侵权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人身侵权最新文章

遇到人身侵权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