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在哪些情况下不得监外执行

在哪些情况下不得监外执行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4 · 1565人看过
导读:根据我国刑诉法中的规定来看,不能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只要有两种,1、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2、自伤自残的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于被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投的罪犯,由于符合法定情形,决定暂不收监或者收监以后又决定改为暂时监外服刑,由司法局负责执行的刑罚执行制度。
在哪些情况下不得监外执行

一、在哪些情况下不得监外执行

法律上规定了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也规定了不允许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罪犯不得暂予监外执行:

1、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得适用保外就医。

2、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自伤自残是罪犯在关押场所内故意吞食异物,如钉子、大头钉等,使自己身体受到伤害、残疾等。对这类罪犯不能暂予监外执行。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第三款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二、暂予监外执行的期间是否计入刑期

算刑期,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当计算在刑期以内。但是根据《暂予监外执行规定》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监外执行时间是可以抵刑期的,但是出现以下特殊情况,监外执行时间不能抵用刑期。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将其交付一定机关,在监外来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办法。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死刑缓期2年执行尚未减刑的罪犯,一律不准监外执行。

如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上述情况,应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主管的司法机关审查批准。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当计算在刑期以内。当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后,如果刑期未满,仍应收监执行;如刑期届满,则应及时释放。

暂予监外执行往往会有一定的期限。实践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若罪犯经认定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监外执行期满后,刑期未满,暂予监外执行情形消失时,应依法收监执行剩余刑期。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 318次阅读
  • 在监外执行过程中,若有狱犯发生任何类型的不当行为,对相关保外就医监管措施产生恶劣影响,或当保外就医条件消除之后,罪犯面对的刑期期限仍未达到法定年限时,都将面临无条件收监的处理。此外,如经查实,该罪犯存在以行贿、受贿等违法手段获取保外就医批准的事实,同样需及时收押,严惩其罪。
    2024-10-12 1217次阅读
  • 2024.08.10 1390次阅读
  • 1488次阅读
  • 监外执行在以下情形下将面临被重新收押至监狱内服刑的风险:其一,若监外执行期间内发觉申请人员并不符合法定的暂予监外执行条件;其二,若出现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其三,若暂予监外执行的特定情形在执行完毕之后,罪犯的剩余刑期仍未达到法定的期限。例如,如果罪犯通过行贿、受贿等非法手段获得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会,一旦经过调查核实,便会被立即收监。
    2024-10-19 1088次阅读
  • 2024.02.21 1701次阅读
  • 328次阅读
  • 在我国监外执行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犯罪分子因患有严重疾病而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其次包括罪行较轻且患有严重疾病,不适宜继续羁押或关押改造的犯罪女性以及正在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母亲;最后则包括那些自身生活无法自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对其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造成威胁的罪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只有在具有上述第二种情形时才能适用监外执行。
    2024-10-28 1428次阅读
  • 2024.09.02 2344次阅读
  • 43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