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诽谤罪构成要素包括什么

诽谤罪构成要素包括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1 · 1846人看过
导读:1、客体上,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2、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上,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4、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
诽谤罪构成要素包括什么

一、诽谤罪构成要素包括什么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足以贬损他人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向公众公开扩散。方式可以是言语散布,也可以通过图画、报刊、微信、QQ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本罪。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二、诽谤罪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356次阅读
  •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擅意捏造并公开传播虚伪事实、意图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并且情节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所谓捏造和公开传播,其具体含义包括无中生有的进行编排,以及明知虚假的内容依然积极地加以传播。至于对他人名誉所造成的损害,这体现于被害人的社会评价在事件发生后明显下降。而情节严重则往往涉及到给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或者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2024-10-28 1451次阅读
  • 2024.08.30 1150次阅读
  • 382次阅读
  •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行为人需要存在捏造并传播某种虚构的事实的行为,该等事实必须为虚假并且给他人产生了实质性的损害。其次,所进行的诽谤内容必须明确指向特定对象。再者,诽谤行为的情节必须严重到足以影响和降低被侵害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人声誉。最后,从主观上看,行为人必须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恶意意思表示,即他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的名誉造成负面影响却仍然进行。
    2024-10-23 1000次阅读
  • 2024.09.28 1520次阅读
  • 334次阅读
  • 诽谤罪构成要件包括:有虚构歪曲事实的行为;捏造的虚假事实要公开披露,让不特定人群知晓;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言语侵权达到一定严重性,如致受害者声誉受损,影响其生活和工作等。
    2024-10-25 1009次阅读
  • 2024.06.06 1123次阅读
  • 45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