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刑事拘留羁押期间需要劳动吗?

刑事拘留羁押期间需要劳动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9 · 5690人看过
导读:刑事拘留羁押期间需要劳动,因为并不是最终的定罪量刑,不需要进行劳动改造。在国刑法当中,69条明确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员,如果需要进行逮捕的,那么应当提起检察机关的批准,在刑事拘留期间需要对于案件进行查清。
刑事拘留羁押期间需要劳动吗?

一、刑事拘留羁押期间需要劳动吗?

刑事拘留羁押期间需要劳动,因为并不是最终的定罪量刑,不需要进行劳动改造。《刑法》第69条第1款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

第2款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第3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

这就是说,拘留剥夺人身自由的期限,一般为10日,特殊情况下为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后羁押时间可长达37日。

刑事诉讼法》第75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二、拘留具体是指什么

拘留是指将对象拘禁限制,但拘留不一定需要法院命令,警察机关亦有拘留权,但各国允许拘留的总时间长度不一,有些国家甚至于可以无限期的拘留对象。刑事诉讼中的拘留,称为刑事拘留。它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遇有紧急情况,暂时限制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则依据《刑事诉讼法》审理,刑事拘留不是处罚或者制裁。若后被无罪释放,被拘留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我们国家关于刑事拘留所作出的规定是需要通过检察机关的同意才能够最终进行该措施。此措施采取之后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犯罪分子,最终还是应当以审理的依据为准。因此不是最终量刑,不需要坚持劳动改造。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 475次阅读
  • 羁押期包含拘留时间,羁押对象是被拘留或被逮捕的人犯。刑事拘留最长37天。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期限为七日。但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法律规定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2024-10-01 1269次阅读
  • 2024.08.13 2479次阅读
  • 474次阅读
  • 羁押措施常常属于刑事拘留的时间段范畴之中。此项措施是指在特定的期限之内,针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实行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行动。而刑事拘留恰恰是这种羁押措施中最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在计算羁押期限的时候,刑事拘留所涉及的各项时间都会被细致地纳入其中进行考量和计算。
    2024-10-20 1193次阅读
  • 2024.09.23 2539次阅读
  • 488次阅读
  • 在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刑事拘留期被纳入羁押期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9条规定,若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侦查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侦查期可延长两个月。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在整个侦查过程中的拘留及其延长期均计入羁押期,体现了刑事拘留作为正式人身自由限制的重要地位。
    2024-09-06 1459次阅读
  • 2024.07.13 19024次阅读
  • 39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合同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