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公司设立 > 以非货币出资应办理什么手续?

以非货币出资应办理什么手续?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6 · 8660人看过
导读: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股东应当依法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交付实物出资,属于动产的,应当移交实物;属于不动产的,应当办理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的登记手续;股东以知识产权出资,应当向公司提交该项知识产权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权属文件;股东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登记。
以非货币出资应办理什么手续?

一、以非货币出资应办理什么手续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股东应当依法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交付实物出资,属于动产的,应当移交实物;属于不动产的,应当办理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的登记手续;股东以知识产权出资,应当向公司提交该项知识产权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权属文件;股东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登记。

二、以非货币财产出资应注意的问题

(一)依法履行评估作价、变更登记手续以及交付使用

由于公司资本维持的原则,以非货币财产进行出资必然要涉及到对非货币资产进行评估作价,以及在以房屋、土地使用权等出资时办理权属以及交付使用的问题,否则将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未履行出资义务。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9条:“出资人以非货币财产出资,未依法评估作价,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请求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具有合法资格的评估机构对该财产评估作价。评估确定的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出资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0条:“出资人以房屋、土地使用权或者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知识产权等财产出资,已经交付公司使用但未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在前述期间内办理了权属变更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出资人主张自其实际交付财产给公司使用时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出资人以前款规定的财产出资,已经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但未交付给公司使用,公司或者其他股东主张其向公司交付、并在实际交付之前不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后果

依据司法解释的规定,违反出资义务有以下几种法律后果:

第一种,公司可以通过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议对其利润分配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股东权利进行合理的限制;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6条:“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该股东请求认定该限制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种,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以向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追究责任,要求其补足出资或者承担违约责任;

《公司法》第28条第2款:“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1款:“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种,公司债权人可以主张没有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在未出资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种,有限责任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未履行出资义务股东的股东资格。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8条第1款:“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网站地图

更多#公司设立相关

  • 455次阅读
  • 根据《公司法》规定,用非货币出资的,要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而且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股东应当依法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根据出资的财产类型不同交付财产的方式如下:一、股东交付实物出资,属于动产的,应当移交实物。二、属于不动产的,应当办理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的登记手续。
    2024-09-28 975次阅读
  • 2024.03.02 1886次阅读
  • 476次阅读
  • 伪造货币者将面临3-10年有期徒刑和罚金,情节严重(首犯、巨额伪造或特殊恶劣)者可能判10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需高额罚金或财产没收。此罪行侵犯货币信用,扰乱金融秩序,触犯国家货币管理法规。
    2024-09-04 982次阅读
  • 2024.02.19 1853次阅读
  • 331次阅读
  • 在中国,虚拟货币诈骗犯罪若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嫌疑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以及罚金。若涉案金额更大或情节更严重,刑期可达三至十年,并处罚金。极端情况下,如涉案金额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刑期可达十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判决需综合案件事实和证据,依法由法院裁定。
    2024-09-06 1419次阅读
  • 2024.02.20 1371次阅读
  • 34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公司设立最新文章

遇到公司设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