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与国外的保释制度并不相同,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人员提出申请,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同意后,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不受羁押的等待刑事诉讼流程走完,被限制部分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因此,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上述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一般指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父母、配偶、子女)、辩护人(律师)
均有权依据刑事诉讼的阶段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起取保候审申请。
取保候审是否就代表无罪释放?
虽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若走到法院审判阶段,最终一般都会判处缓刑,不必被羁押。但取保候审是否就代表无罪释放呢?答案是否定的。取保候审只是一种阶段性的强制措施,并不代表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如果经过开庭审理后,法院认为犯罪情节比较恶劣判处了实刑,那么还是要根据判决书的内容执行相应的刑罚的。即使是判了缓刑,也是刑罚的一种,是具有犯罪前科记录的。因此,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无罪释放。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