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撤诉是否能够中断诉讼时效

撤诉是否能够中断诉讼时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2 · 3089人看过
导读: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撤诉后能否中断诉讼时效,所以司法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按照法律上规定的撤回起诉视为从未起诉的诉讼规则,对于原告主动撤诉的这种做法,不能够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后果。
撤诉是否能够中断诉讼时效

一、撤诉是否能够中断诉讼时效?

起诉后又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问题,实践中存在不同看法。

一种是肯定观点,理由是: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另一种是否定观点,理由是:根据法理和民诉法上“诉的撤回,视同未起诉”的诉讼规则,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还有一种观点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告起诉后,如法院已将民事诉状送达被告,则不论被告是否应诉,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如法院尚未将民事诉状送达被告,原告就撤诉,因被告收到原告的要求,应视为原告未起诉,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1、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3、承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由此可见,因为法律上对此缺乏明确的解释,所以,我们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在已经起诉了的情况下就不要轻易撤诉了。向法院递交撤诉申请书的条件必须是对方已经履行了义务,而不是仅仅承诺履行义务,自己就着急忙慌的撤诉了。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