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是什么?

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1 · 2830人看过
导读: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有概念不同、处罚不同等,对于犯罪中止一种是在犯罪事实已经实施的过程中因其它原因导致中止的,而对于犯罪预备一般是犯罪事实并未开始的情况,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是什么?

一、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对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

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犯罪中止种类

(一)根据其发生的时空范围,可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

1、预备中止

即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如为杀人买刀后中止。

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

即发生在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时的中止,如强奸行为人基于被害人的说服而停止犯罪。

3、实行终了的中止

即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中止。如投毒杀人等。

(二)根据行为人是否以积极的行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可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1、消极中止

消极中止是指自动的放弃犯罪。

2、积极中止

积极中止是指行为已经实行终了但结果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止结果的发生的中止。

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都是一种犯罪状态,在造成了当事人的伤害后,都是需要由司法机关来进行判罚处理的,但对于犯罪预备的认定上,如果在进行准备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那么是可以不予处罚的,具体情况由司法机关认定。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358次阅读
  •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5-02-21 856次阅读
  • 307次阅读
  •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已经正式开始实施犯罪。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还未正式实施犯罪。
    2025-01-05 1104次阅读
  • 369次阅读
  • 犯罪预备是犯罪前的筹备工作,而犯罪中止是犯罪开始后,行为人主动停止犯罪,甚至采取措施阻止犯罪结果。法律上,对预备犯可减轻或从轻处理,而犯罪中止者若未造成实际损害,通常豁免处罚;若已造成损害,则视情况减轻刑罚。
    2024-09-05 1212次阅读
  • 455次阅读
  • 犯罪预备是犯罪前的准备工作,而犯罪中止是犯罪过程中停止或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 在法律上,预备犯可能受到较轻的惩罚或免除处罚,而中止犯若未造成伤害可免除处罚,若造成消极影响则适度减轻处罚。
    2024-09-03 1192次阅读
  • 403次阅读
  • 1、从定义上区分: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2、构成要件: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2025-01-05 148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