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责任 > 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期限是多久

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期限是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9 · 3123人看过
导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期限一般是交管部门自现场调查之日起的十天之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的十天之内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过,具体的情况当事人应该有交管部门告知的时间为准,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出来了之后,会通知当事人去领取的。

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期限是多久

一、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期限是多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发生死亡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前,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公开调查取得证据证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公开。当事人不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记录。

二、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

(一)全部责任和无责

一方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交通事故的,该当事人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其他方当事人无责任:

1、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负全部责任,他方无责任。

2、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其他方当事人无违章行为的,由过错一方当事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3、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交管部门无法查证道路交通事故事实的,由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4、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及毁灭证据的,由其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5、驾驶机动车发生与本车有关联的交通事故时,当事人不立即停车,不保护现场,致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6、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7、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二)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当事人一方具有以下行为的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

1、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机动车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后未立即停车,未保护现场,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机动车一方负事故主要责任。

(三)同等责任

因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导致交通事故的,其行为在事故中作用相当的,负同等责任。当事人双方具有以下行为的负同等责任:

1、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且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基本相当的;

2、发生交通事故后各方当事人均未立即停车,未保护现场,致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3.当事人各方均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不确定责任 对交通事故无法查证事故事实的责任认定的,公安交管部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但对事故责任不作认定。

一般交管部门在十天之内会通知当事人去领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如果迟迟没有出具责任认定书,也有可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是相对复杂的,实际案例中责任认定的时间也有可能有所延长。各方人员需要凭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来划分民事赔偿责任,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存在争议的也能提出复议。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交通事故责任相关

  • 329次阅读
  • 1、首先要确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必须要依据法律确认事故各方的法律义务。2、然后还要依法确定各方法律义务的优先原则,确认交通事故中各方行为的作用及其过错的严重程度。3、最后再根据各方在交通事故中的行为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不同的交通事故责任。
    2024-10-20 1000次阅读
  • 2024.08.26 2689次阅读
  • 49次阅读
  • 恶意串通认定:1、后买受人是否尽到普通买受人必要合理的审慎注意义务。2、审查房屋实际交易价格,后买受人是否实际支付了合理对价。3、审查具体的交易方式、过程以及房屋买卖合同的内容是否完整详尽。4、审查交易双方的关系、后买受人的身份、交易双方是否有不合理的经济往来等。
    2024-06-12 1374次阅读
  • 2024.08.30 2958次阅读
  • 310次阅读
  • 逃逸行为认定标准: 知晓事故后逃离现场;虽无直接责任但驾车离开也算逃逸;有违法嫌疑,报案后未等警方到场离开也算逃逸;送伤员到医院未报告事故情况擅自离院也算逃逸;在医院留假信息后消失也算逃逸;警方到达前逃离或否认事故但证据显示应知情也算逃逸;未经商议支付低额赔偿逃离也算逃逸。
    2024-09-09 1204次阅读
  • 2024.02.21 1146次阅读
  • 49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事故责任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事故责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