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夫妻离婚后的监护人是谁

夫妻离婚后的监护人是谁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7 · 8475人看过
导读:夫妻离婚后孩子的监护人依然是父母,失去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并不意味着就不是孩子的监护人了,要知道,民法总则当中规定的可以取消监护权的一些法定情形并不包括父母离婚。除非有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监护权的一些过错性行为,否则的话,孩子成年之前的监护人一直都是父母。
夫妻离婚后的监护人是谁

一、夫妻离婚后监护人是谁?

父母是未成年的第一顺序的法定监护人,即是夫妻离婚,除非有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监护权的行为的,父母依旧是未成年的法定监护人,不会因为离婚就取消监护资格的。但通常在夫妻离婚的情况下,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是跟随拥有抚养权的一方走。即哪一方拥有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则就相对的拥有了监护权,成为法定监护人。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包括:

1、父母;

2、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3、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

上述三种法定监护人担任监护人的顺序,是根据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血缘、组织等关系的远近而确定的。《民法通则》第16条中关于这种法定监护人可担任人员的排列顺序,应当视为担任监护人的先后顺序。只要前一顺序有人可作为监护人,后一顺序的人就不能担任监护人。

二、法定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1、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被监护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保证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被监护人对财产的处理还有所欠缺,监护人可以依法对其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3、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民法通则》第1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4、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为保证被监护人健康成长,监护人必须负责其教育工作。

5、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被监护人在外行为可以说与监护人的照顾息息相关,根据民法规定,监护人承担被监护人引起的民事责任。

对于因为离婚而失去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在平时履行监护职责的过程中当然不像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那样,但是,事关被监护人的一些事情如果需要提供监护人的意见,当然不是有孩子抚养权的父亲或母亲能单独决定的。孩子的监护人以及父母所拥有的法定监护权,不会因为离婚受到影响。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婚姻家庭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子女抚养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子女抚养最新文章

遇到子女抚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