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税务类纠纷 > 偷税漏税 > 个体户偷税漏税是怎样认定的?

个体户偷税漏税是怎样认定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8 · 72028人看过
导读:行为主体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所谓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所谓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造成了少缴未缴税款的结果,纳税人采用上述手段,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
个体户偷税漏税是怎样认定的?

个体户偷税漏税是怎样认定的

行为主体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所谓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一、偷税罪的表现形式

1、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就是指已取得应税收入,应依法办理纳税申报的行为人,不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并经税务机关通知,仍拒不申报的行为。

2、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就是指行为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虚假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或者其他纳税申报资料,如提供虚假申请,编造减税、免税、低税、先征收后退还税款等虚假资料等。

3、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

二、偷税行为的界定标准

1、行为主体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所谓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所谓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行为主体实施了偷税行为,行为人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手段进行偷税:

第一,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其中伪造是指行为人依照真账簿、真凭证的式样制作虚假的账簿和记账凭证。

第二,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是指在账簿上大量填写超出实际支出的数额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的数额,虚增成本,乱摊费用,减少利润等行为;不列、少列收入是指纳税人账外经营、取得应税收入不通销售账户,直接转为利润或专项基金,或挂在往来账户不结转等行为。第三,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3、造成了少缴未缴税款的结果,纳税人采用上述手段,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偷税既是行为违法,也是结果违法,根据纳税人的行为,可以判定是否构成偷税,根据结果,可以判定纳税人偷税的事实。

个体户偷税漏税的认定,是需要根据税务机关实际的查明情况,然后才能够将偷税漏税的证据作为该违法行为的认定条件。执法机关在审理此类案件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案情,然后将涉案的组织以及个人排查清楚,涉嫌偷税漏税在我国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应该触碰。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偷税漏税相关

  • 看情节严重,逃税数额较大的,将判刑。构成犯罪,根据其数额的区间,予以不同的刑事处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024-05-18 1001次阅读
  • 2024.08.02 4309次阅读
  • 依据情节和逃税额,对逃税行为作判定和刑罚处理。犯罪数额直接影响刑事责任和惩治措施。采用欺骗手段逃税,逃避税款占应纳税额10%以上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恶劣、逃避税款占应纳税额30%以上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5-24 1192次阅读
  • 2024.07.29 1448次阅读
  • 逃税额度大者将面临刑事定罪,根据涉案金额大小给予相应刑罚。虚假申报或逃避税款占应缴税款10%以上者,将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并罚款。逃避税款比例达30%以上者,将判三年至七年监禁,并罚款。扣缴义务人逃税也将受罚。重复违法未处理者,将累计计算总处罚金额。
    2024-10-30 960次阅读
  • 2024.09.06 3785次阅读
  • 对于个体户实施的逃税行为,其定罪及量刑的标准主要是根据逃税金额和相关情节而定。若个体户的逃税金额较大且占据了应纳税额的10%以上,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缴纳罚金;若逃税金额极为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则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惩罚,并且仍需依法缴纳罚金。
    2024-09-28 865次阅读
  • 2024.10.02 1675次阅读
  • 偷税漏税行为的法律认定标准包括:必须是法定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故意为之;侵害国家税收征收和财产权益;实际进行虚假申报或未申报,逃避缴纳税款且金额占比超过10%。符合以上条件的行为将被认定为偷税漏税犯罪。
    2024-09-10 1352次阅读
  • 2024.09.12 274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偷税漏税最新文章

遇到偷税漏税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税务类纠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