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民间借贷精选解答 > 民间借贷未约定利息如何认定

民间借贷未约定利息如何认定

时间:2024.05.28 标签: 债权债务 民间借贷 阅读:1476人
律师解析: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异地可以公积金贷款。从提交申请到下款需要20天左右,职工本人或其委托人向缴存城市公积金核心提出申请,缴存城市公积金核心根据职工申请,核实职工缴存贷款情况,对未使用过住房公......

刘双律师
刘双律师
18381082162
咨询我

民间借贷公司安全与否对借款人基本无影响,但是对出借人有一定的影响。民间借贷只要在合法的利息范围之内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出借人要注意借款人的身份,并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以免受......

刘双律师
刘双律师
18381082162
咨询我

高利贷翻倍欠条不受法律保护,该欠条可以撤销或主张无效。对于高利贷翻倍只能出示有效证据来证明对方是违法行为,一般高利贷问题借款方都处于弱势的一方,那么处于弱势一方维权一般都......

刘双律师
刘双律师
18381082162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民间借贷多少才会坐牢

    敬雯婧律师

    一般民间借贷属于民事纠纷,不涉及刑事犯罪,不会坐牢。对于民间借贷的纠纷,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坐牢。债务人不还钱,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胜诉了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播放量:519 2022-06-08
  • 如何界定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区别

    敬雯婧律师

    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资金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或其他骗取集资款的手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大量募集资金的行为。该行为严重的将导致刑事处罚。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播放量:1246 2022-06-08
  • 民间借贷中没打借条或借条丢失的怎么办

    敬雯婧律师

    1、做好保密工作,不要让对方觉察借条已经丢失。2、引导债务人订立还款计划或签订还款协议。3、请了解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出具书面证实材料或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必须与双方当事人无利害关系。

    播放量:871 2022-06-08
刘双律师

四川国柱律师事务所

刘双,专职律师,2018年担任温江区某社区法律顾问被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担任成都市某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执业期间主持调解和代理大量的民商事法律诉讼案件及非诉案件,包括建工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股权纠纷、企业法律顾问等。刘律师为各单位提供专题法律知识培训。 刘双律师始终秉承:案件有难易之分,但绝无大小之分。对于每一-件案件,以责任心、专业水平和热情,尽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咨询该律师
  • 民间借贷纠纷调解后调解书多久能生效

    1629人阅读

    民间借贷纠纷调解后,调解书效力重要。双方当事人签收调解书即产生法律效力。调解达成协议后,法院会安排签收。当场签收则当场生效,未当场签收一般送达后生效,具体生效时间因法院工作流程和实际情况有别。签收是调解书生效关键,双方签收后,调解书具法律约束力,需按约履行义务。

  • 约定了违约金还可以要利息吗

    1149人阅读

    关于合同中违约金与利息能否同时适用,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合同条款并合理应用。答案依个案及合同约定而定,若合同允许且不违法,可同时主张。但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当违约金足以补偿损失时,主张利息可能不被支持,因我国强调违约责任赔偿以弥补损失为主。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借贷纠纷起诉时间多久能收到法院传票

    1172人阅读

    借贷纠纷诉讼后,法院有明确流程:立案后5天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被告,被告15天内提答辩状,法院收到后5天内将答辩状副本送原告,之后确定开庭日期,传票至少提前3天送达双方。但实际因案件数量、送达方式不同,时间有别,短则十几天,长则一两个月甚至更久,被告下落不明时送达时间会延长,传票接收时间依具体情况而定。

  • 借贷纠纷被告不出庭有什么后果

    1532人阅读

    借贷纠纷中若被告不出庭,法庭会缺席审判,若原告主张事实有充足证据支撑将被确认。被告无法阐述辩论案件事实,失去辩护时机。缺席判决后若不履行义务,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但被告如有正当理由未出庭,可申请延期审理维护权益。总之,被告不出庭可能不利,应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