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合同违约精选解答 > 违约金每日千分之三合法吗

违约金每日千分之三合法吗

时间:2024.06.05 标签: 合同事务 合同违约 阅读:1456人
律师解析:
看具体情况定。
原则上违约金当事人协商确定,法律没有强制规定,但如果违约金超过因违约造成的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法院不予支持。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按照双方订立合同约定的方式支付即可。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18710190001
咨询我

1、借条里的逾期违约金不应当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2、如果起诉到法院的话,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出借人请求借款人......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18710190001
咨询我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18710190001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合同违约金的标准及计算方法是什么

    肖建华律师

    违约金,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当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应当向对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额以及违约金计算方式。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计算方式或者违约金额并不是说不能调整。

    播放量:817 2022-06-09
  • 合同纠纷起诉条件有哪些

    徐昌兴律师

    (1)起诉的实质条件:有合格的原告,即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合同纠纷案件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播放量:1177 2022-06-08
  • 如何确定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管辖

    徐昌兴律师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由施工工程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播放量:1475 2022-06-08
吴中律师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吴中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拥有丰富的诉讼经验。专注于婚姻继承领域、劳动领域、医疗美容领域及企业法律顾问,在实践过程中处理过大量不同类型的案件,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

咨询该律师
  • 有合同不付款怎么在微信起诉对方

    1812人阅读

    在当前法律框架下,微信不是合法投诉及起诉平台。若遇对方合同违约且拒付款,要通过民法诉讼解决。先搜集合同文件、付款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再向有管辖权法院递交含双方信息、诉讼请求、事实理由的起诉书,注意三年诉讼时效,按规定缴诉讼费,法院立案后会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

  • 合同签3年只租1年违约怎么算

    1608人阅读

    当当事人构成严重违约行为时,需审视合同中关于提前终止合同违约事项的约定条款。违约方通常要承担责任,如按约定支付违约金;合同未约定则补偿对方损失,损失赔偿金额等同于实际损失总额,范围包括预期利益且有限制。还需考虑法定免责理由。具体违约责任要依据合同和法规准确判断、决定。

  • 买卖合同逾期付款违约金多少

    1770人阅读

    签订买卖合同中,逾期付款违约金额度通常由双方协商确定写入合同条款。若未达成共识,按法规,以未付款为基数、人行同期同规模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并结合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违约金不应过高超受害方损失,违约方若主张过高可申请下调,法院或仲裁机构会综合多因素裁定,违约金金额应综合确定。

  • 合同中违约责任如何约定

    1977人阅读

    在各类合同设立违约条款时,要遵循明确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三个原则。需明确可能的违约情况,如付款逾期等;规定违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支付违约金等。违约金数额要合理,赔偿损失要明确计算方法与范围。还要规定触发条件与免责事由,如不可抗力可免责。明晰违约责任有助于维护权益、降低争议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