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关系精选解答 > 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时间:2024.07.05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关系 阅读:1453人
律师解析:
对于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经济补偿金不超过本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三倍以内的部分,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如果是超过的部分,则要计征个人所得税
经济补偿金的个税计算的公式如下:
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计税收入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龄,以及商数作为个人月工薪收入,这时候在减除费用那里扣除标准乘以适用税率,减去速算扣除数,计算出相当于一个月的税款,再乘以具体的工作年限数,这样子最终能得到这笔经济补偿金应缴纳的全部税款。
如果实际的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那么就按12年去计算。
法律依据:
《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第一条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生产一定量的合格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的要求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制......

新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

大学毕业后档案在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机构进行保管。一般而言,档案袋里主要装着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经历,具体包括个人简历、工作履历表、学生档案(包括学历档案......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员工辞职,要通知用人单位吗

    钟玉琳律师

    员工辞职,是通知用人单位,而不是向用人单位“申请”辞职。所以,凡是员工辞职的,只要履行了提前预告义务,预告期满后,除双方协商一致外,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留下员工继续工作。同时,在预告期内,双方都有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任何一方在未得到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都不得提前或延后解除劳动合同。

    播放量:1419 2022-06-07
  • 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的前提有哪些

    钟玉琳律师

    用人单位必须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的前提:首先,是发生在工作期间;其次,是对象只能是职工。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3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的规定。

    播放量:1061 2022-06-07
  • 劳动仲裁中要如何证明劳动关系

    钟玉琳律师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播放量:1441 2022-06-07
李镇男律师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

李镇男,执业律师、高级企业合规师,十三余年丰富法律从业经验,其中五年大型制造型企业集团法务、八年律师。擅长股权纠纷、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工伤人损、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等公司各类诉讼及非诉讼事务、婚姻家事纠纷、交通事故索赔、债权债务等业务。

咨询该律师
  • 员工离职竞业禁止如何取证

    1746人阅读

    处理员工离职后竞业禁止取证问题,可从多方面入手:关注新入职公司运营领域和业务,通过工商总局网站等合法途径收集信息;留意员工社交媒体工作动态;调查银行账户流水;从原单位忠实客户处了解情况;必要时求助公证机构固定证据。且整个过程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侵犯他人隐私。

  • 无期限合同被裁员怎么赔偿

    1015人阅读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遭雇主解雇,单位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按员工任职时长衡量,一年不满计一年,不足六个月支付半月工资,月薪为合同结束前12个月平均收入。若雇主裁员违法,员工可诉求两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但员工若有《劳动合同法》中雇主可解除合同的情形,雇主无需支付补偿或赔偿金。

  • 长期工做两个月走可以吗

    1184人阅读

    在我国完善的劳工法律体系下,长期工作者工作满两个月离职合法可行,但要遵循法律法规及劳务合同要求与程序。适应期提前三天通知雇主可解除合同,度过适应期一般提前30天书面告知。离职要妥善交接,若雇主有未提供职业保护、拖欠薪酬等违法情况,员工可随时终止合同且无需提前通知。依法办离职可维护权益、规避风险。

  • 打架不管对错开除员工怎么办

    1533人阅读

    员工因肢体冲突被企业解雇,需剖析雇佣方行为合法性。先看企业内部管理条例是否明确斗殴属严重违规,且制度制定是否经民主程序并公开。若符合规定,解雇或有合理依据;反之,开除决定可能被认定非法。员工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获经济赔偿。建议先与企业友好协商,协商不成可投诉或申请仲裁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