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月平均工资时,应以解除前十二个月的全部应得工资为计算基数,其中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各类收入。此外,加班工资和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殊情形工资也应包含在内。具体计算方式为将这十二个月的应得工资总额相加,再除以十二,即可得到平均值。
员工离职后能拿到离职补贴,不过离职补贴的月均工资是按照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总收入来计算的,这其中包含了工资、奖金、津贴以及补贴,但并不包括加班工资。如果员工在公司的服务期未满12个月,那就按照实际的服务月数来计算平均工资。这样的计算方式保证了补贴的公平性,同时也把加班工资排除在基数之外。
员工离职时,离职补偿中的“平均工资”指的是过去12个月内的总收入,包括计时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但要扣除个税和社保等代扣款项。实得月薪才是计算的基础。如果工作未满整年,就按照实际工作月数折算。
在职业伤害赔偿中,月均工资是指工伤前最近12个月的平均薪资。它包含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计算方法是将12个月的工资总额相加,再除以12。如果工作未满12个月,就按照实际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月平均工资”是指在工伤事故发生前的12个月内,平均获得的收入,其中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如果实际工作时间不足12个月,则按照实际月数计算。如果工资总额不明确(例如双方存在争议),则可以参考统筹地区上一年度全体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