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经营管理精选解答 > 当公司法人有哪些风险

当公司法人有哪些风险

时间:2024.09.20 标签: 公司经营 经营管理 阅读:1399人
律师解析:
公司法人有以下风险:
1、公司法人作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应当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2、公司法人存在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的,吊销营业执照
3、公司法人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二百一十三条
利用公司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百一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兹证明___是我公司员工,已连续在本单位工作多少年,最高学历为什么,该同志目前在我单位担任某职务,在职期间工作表现怎样,目前该员工的身体状况如何。特此证明。民事主体从事民......

先写好工作证明,找你所在的人事部,盖章。工作证明________________: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

1、检查公司财务。2、监督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及提出罢免建议。3、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纠正其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4、提议召开及召集、主持临时股东会会议。5、向股东......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隐名股东认定股东资格有哪些规定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认定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

    播放量:1129 2022-06-15
  • 如何确认股东资格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

    播放量:940 2022-06-15
  • 股东分红的条件是什么

    彭彦林律师

    股东分红的基本条件:只要企业的收益大于支出,也就是盈利,股东便可以分红,这是基本条件。另外,还有一个是事先约定,有的企业为了发展需要或者对于股东回本诉求,也有约定了3年没有现金分红的情况。还有的企业,以股票增发的形式分红来替代现金分红。

    播放量:340 2022-06-09
张雄涛律师

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

张雄涛律师,中共党员,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副书记、执行主任。具有律师、美国注册法务会计师、高级企业合规师等资格。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代表,东城区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代理的李某诉天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荣获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张雄涛律师自执业以来,在金融证券,税务,合同,债权,公司等民商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

咨询该律师
  • 投资协议违约条款有效吗

    1174人阅读

    投资协议中的违约条款一般具法律效力,但需满足特定条件。内容要遵循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不能违法无效;拟定要清晰可行、避免不公,如违约金过高或过低,法院会依实际损失等因素调整。签署投资协议时,双方应谨慎制定违约条款保护自身权益,执行中若认为对方违约,应依规维权。

  • 分公司如何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1869人阅读

    子公司义务及责任归属涉及与母公司联系和法规条款。通常,子公司无独立法人身份,民事责任由母公司承担。但特殊情况下,若子公司有独立资产且能以自身名义开展民事活动,在其财产范围内,需承担相应程度的民事责任。

  • 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争议有哪些

    1983人阅读

    公司章程特别规定易引发纷争,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领域:一是股东权益及责任划分,与通用法律规范不同的规划易致股东分歧;二是股权转移,相关规定模糊或不公将引发法律纠纷;三是公司管理架构,相关规定与法律或股东期望冲突会影响权力分配。所以,章程制定要合法、清晰、合理、公平,以规避纷争。

  • 经纪公司没有任何扶持怎样解约

    1037人阅读

    当经纪公司未给予扶持又想解约时,处理方式依合同而定。合同明确解约条款及条件,按约定操作,通常需提前通知并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无相关约定,则依据《民法典》规定,以对方未履行主要义务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为由起诉,同时要承担举证责任。解约需谨慎,了解自身权益义务,依法依约行动以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