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证据调查精选解答 > 短信能作为法律证据吗

短信能作为法律证据吗

时间:2024.05.08 标签: 诉讼仲裁 证据调查 阅读:1352人
律师解析:
手机短信,只能作为参考证据,还要有别的证据对短信证据予以支持。不过,即时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从楼主列举的情形,只能证明对方曾经向你借钱,但不能证明对方没有偿还。所以,法院不能依据楼主提供的短信证据推断对方没有还钱,也就不能支持楼主的诉讼要求。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以感情破裂分居为由离婚的,那么需要准备以下证据: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2、双方签订的的书面分居文书;3、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证人证言......

需要提供以下证据: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2、双方签订的的书面分居文书;3、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

黄嘉律师
黄嘉律师
17679171285
咨询我

第三者证据能否被法院采信,与该证据的取得方式、地点等有密切关系。证据要具备客观、关联、合法三性才会被法院采信。但如果是私家侦探所取得的证据,很多因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通常不会......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没有借条还钱法院怎么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缺乏书面借据的情况下,法院仍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来判断借贷关系的存在与否。 当事人需提供确凿证据,若关键证据难以自行收集,法院可介入调查。 法院将全面审查所有证据,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若证据充分,即使无借据,也可能判定偿还债务;反之,证据不足则可能导致还款请求被驳回。

    浏览量:1428 2024-07-17
  • 法院打官司没有欠条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诉讼中,即使欠条遗失,债务关系仍可通过多种证据得到证明,如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等。 若当事人无法自行搜集证据,法院将介入调查。 法院将对所有证据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案件事实的准确性。 因此,缺乏欠条并不妨碍通过其他有效证据在法庭上确立债务关系。

    浏览量:977 2024-07-17
  • 欠条不给打官司可以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即使没有欠条,原告仍可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接受多种形式的证据,如证人证言、文件资料等,以证明债务关系的存在。 原告若难以自行收集证据,可请求法院协助。 法院将全面客观地审查所有证据,以确定案件的真实情况。 因此,原告虽无欠条,但可通过其他证据支持其诉求。

    浏览量:1476 2024-07-16
黄嘉律师

浙江融哲律师事务所

浙江融哲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律事业部主任,浙江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文化馆法律顾问,曾就职于两家世界500强总部法务部。 从事律师行业多年,带领团队办理了大量案件,在合同纠纷、刑事辩护、企业法律顾问、房产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 了解各类企业法律需求,担任数家企业法律顾问,且针对法律顾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浙江省律协及浙江省法学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可调动百名律师团队的律所资源(杭州下城区最大律所),团队律师多次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庭。

立即咨询
  • 信用卡盗刷没有第一时间取证卡在身边怎么办

    1922人阅读

    发现信用卡被盗刷,首先报警,并联系发卡行冻结卡片。然后到就近的发卡行网点打印交易记录并报案,请求公安调查。与发卡行沟通,申请挂账处理,避免个人承担还款责任。最后,向当地银监会投诉举报,提供充分证据,以维权。

  • 套取国家国有资产证据谁来提供

    1469人阅读

    通常,案件事实的信息由检察院提供。当国企因欺诈行为非法获取国家资金时,公安或检察机关将调查,因为这可能涉及诈骗和贪污等犯罪。若责任人滥用虚假信息、捏造企业或项目、伪造申报材料以非法占有国家专项资金,且行为符合诈骗罪的要素,应提起诈骗罪诉讼并惩罚。

  • 民事诉讼非法取证能作为证据吗

    1591人阅读

    在民事诉讼中,非法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有效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款,若证据取得侵犯他人权益或违反法律,则不得作为定案依据。法官需审查证据形式和来源的合法性,同时核实内容真实性。

  • 原告没有代理律师需要调查取证怎么办

    1027人阅读

    原告未聘律师且需调查取证时,不能直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因个人无此权力。但可通过向证人、相关单位及个人寻求信息,或向检察院、法院申请收集和调取证据。申请调查令须提供证明材料,并经法院审核批准,使用时须遵守法律规定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