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拿到谅解书后怎么处理

拿到谅解书后怎么处理

时间:2024.05.31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阅读:1339人
律师解析:
拿到谅解书后的处理方法是:
被告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书,达成刑事和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礼道歉以及真诚悔罪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

打麻雀属于违法行为。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就连最常见的麻雀,猎捕麻雀也属于违法行为。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

发威胁短信不一定构成犯罪,要看具体的情节。如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给他人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的,将构成寻衅滋事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情节轻微,......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胡静律师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播放量:1454 2023-06-06
  • 聚众斗殴与聚众扰乱社会有什么不同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491 2022-06-15
  •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吗

    杨少宁律师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对于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贿赂也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

    播放量:1261 2022-06-15
王同伟律师

山东海利丰律师事务所

王同伟,男,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自2012年开始从事法律工作,距有丰富扎实的良好的办案经验。擅长处理:公司法律顾问,公司与并购、银行与金融、证券与资本市场。刑事辩护,知识产权,经济合同,房产婚姻,交通事故,债权回收,行政诉讼,劳动纠纷,海商海事,金融证劵,证据调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畏权势,刚正不阿,兢兢业业,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当事人的尊重与信任。从事律师工作几年来,办理了大量各类诉讼、仲裁案件。主要从事领域:公司与并购、银行与金融、证券与资本市场。公司法律顾问,刑事辩护,经济合同,房产婚姻,交通事故,行政诉讼,劳动纠纷,海商海事,金融证劵。

咨询该律师
  • 有权认定是否构成洗钱罪的主体不包括

    1960人阅读

    认定是否构成洗钱罪的主体不包括一般公民。在我国,该认定工作主要由司法机关负责,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负责侦查阶段证据收集等,法院负责最终定罪判定,检察院开展审查起诉工作,审核证据及法律适用等决定是否公诉。除司法机关外,其他主体如企业、团体、普通公民均无此法定权力。

  • 伪造虚假信息构成寻衅滋事罪吗

    1603人阅读

    判断伪造虚假信息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编造或明知虚假信息在网络散布、起哄闹事,致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可构成此罪,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包括使相关部门工作无法开展、引发群众恐慌等。若未达此程度则不构成寻衅滋事罪,可能涉及其他侵权或违法行为,如侵犯名誉权等民事侵权行为。

  • 寻衅滋事刑案标准是什么

    1342人阅读

    寻衅滋事刑事案件标准参照《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行为方面包括随意殴打他人且情节恶劣(如多次殴打或致轻伤)、追逐恐吓他人情节恶劣、强行拿取或损毁财物情节严重、在公共场所制造混乱致秩序严重混乱等;主体方面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通常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符合标准可能构成此罪受刑事处罚。

  • 怎样才构成寻衅滋事行为

    1047人阅读

    寻衅滋事罪行是指行为人为满足欲望或寻求刺激,恶意挑衅、殴打骚扰他人、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和生活环境的违法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行有四种情况,包括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等。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此罪,要综合考虑责任人主观意识、行为方式及后果等多维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