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离婚精选解答 > 协议离婚孩子要归谁

协议离婚孩子要归谁

时间:2024.10.28 标签: 婚姻家庭 离婚 阅读:1321人
律师解析:
夫妻离婚后,孩子会判给谁并没有硬性规定。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很小,会判给女方,但也不一定。
总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探望权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父或母亲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从这个角度看,放弃探望权的意思表示不具有法律效力,即使离婚双方在协议中约定放弃探望权的,仍享有要求探望子女的权利,如......

办理离婚证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一、申请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办理过结婚登记的合法婚姻关系当事人。二、申请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应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三、申请登记离婚的双方当事人......

1.结婚证丢失后,夫妻有两种方法来协议离婚:一种是带上身份证到发证的婚姻登记处补办结婚证,补好结婚证后,双方便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办理离婚证。2.男女双方从未领取结婚证......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遭遇家庭冷暴力能离婚吗

    胡静律师

    婚姻冷暴力可以离婚。如果受害方想离婚,但对方又不同意的情况下,受害要求离婚,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如果经过调解任然无法继续维持婚姻,则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播放量:1156 2023-06-06
  • 离婚案件收到法院传票还可以调解吗

    胡静律师

    离婚收到法院传票法院也可以进行调解。调解的时间和方式,法律没有规定,由案件承办人自己根据案件审理情况来决定,庭前可以,庭后可以,在开庭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播放量:1403 2023-06-06
  • 起诉离婚的流程是什么

    胡静律师

    诉讼离婚的手续:1、到人民法院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2、经立案大厅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准予立案后。3、法院将案件移送民事庭,由民事庭进行审理。4、民事庭受案后,向另一方发出传票,要求其在某个时间到庭应诉。5、双方到庭后,由法院进行调解。6、法院通过开庭审理,作出准予离婚或不准予离婚的判决。

    播放量:1416 2023-06-06
刘琬龙律师

福建建达(漳州)律师事务所

刘琬龙律师,原系军队律师,之前在军队服役十多年,后转业为地方专职律师。现供职于福建建达(漳州)律师事务所,继续保持其诚实、正直、勤勉、尽责的工作作风为当事人服务。擅长刑事辩护、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劳动纠纷、婚姻家庭及债权债务等相关纠纷的处理,尤其擅长刑事辩护及各类合同纠纷的处理,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咨询该律师
  • 离婚调解书几天能出来

    1781人阅读

    离婚调解书通常在调解成功后十天内制作完毕并送达双方当事人,但实际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法院工作安排、案件复杂程度等,法院忙时可能会延长。调解中双方要配合法院、如实提供信息以确保调解书顺利制作送达。若超期未收到,当事人可向法院咨询,因其对后续生活影响大。

  • 二次起诉离婚可以异地吗

    1573人阅读

    二次起诉离婚可在异地进行。按民事诉讼法,案件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若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同,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被告离开住所地超一年,原告起诉离婚可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若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原告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被告在异地有常居地即可异地起诉,同时要注意合法收集真实有效的证据以保障诉讼顺利进行。

  • 怎样可以一次性起诉离婚

    1879人阅读

    一次性起诉离婚需满足法定条件,要证明夫妻感情破裂,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暴、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同时要准备起诉状、双方身份信息、结婚证等相关证据材料,向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先调解,不成则进入审理,双方需参与庭审,法院依证据和陈述判断,感情破裂即判离,要遵循法定程序,有问题可咨询律师。

  • 欺骗他人感情怎么赔偿

    1733人阅读

    欺骗他人感情难以通过直接给物质赔偿,因感情主观难量化,法律通常不管。但若因欺骗致对方财产损失,可按规定要求还钱或赔偿;构成侵权如诽谤造谣损害名誉,对方可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等并索赔。单纯欺骗感情难有明确法律赔偿标准,多受道德谴责,故应注重诚信、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