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公司解散精选解答 > 公司司法解散第三人如何抗诉

公司司法解散第三人如何抗诉

时间:2024.06.16 标签: 公司经营 公司解散 阅读:1328人
律师解析:
其他股东变更为第三人,其他股东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申请以共同原告或者第三人参与起诉的,法院应予以准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据此,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员工们有权要求按照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如协商不成,员工可依法向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关系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
根据公司解散诉讼管辖确定原则我们可以看出,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公司的住所地在什么地方,或者公司的注册登记地,在公司的注册登记地和公司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按照公司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确定管辖。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1)工会解散,应提供会员大会的决议书副本;(2)企业破产,应提供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的裁定书副本;(3)因不可抗力的现象需要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应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

可以。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法院解散公司。公司解散是指已经......

具体程序是:一、两人股东的有限公司,且各占50%股权,注销公司必须全体股东同意。二、登报公示。三、注销社保。四、注销国税、地税。五、到工商局办理公司注销备案。六、注销银行......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在哪些情况下股东可以提起解散公司之诉

    屈泉芳律师

    只有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在符合法定条件时,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并非所有股东都能起诉请求解散公司。

    播放量:1025 2022-06-07
  • 公司涉诉是否可以解散

    刘婉芬律师

    公司涉诉可以解散。法律规定的公司解散原因有:公司章程规定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作出解散决议;公司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股东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出现以上情形可以解散。

    播放量:506 2022-06-07
  • 公司解散纠纷的被告应该是谁

    刘婉芬律师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以公司为被告。原告以其他股东为被告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将其他股东变更为第三人;原告坚持不予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原告对其他股东的起诉。

    播放量:651 2022-06-07
张雄涛律师

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

张雄涛律师,中共党员,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副书记、执行主任。具有律师、美国注册法务会计师、高级企业合规师等资格。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代表,东城区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代理的李某诉天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荣获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张雄涛律师自执业以来,在金融证券,税务,合同,债权,公司等民商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

咨询该律师
  • 公司解散工资必须当天结清吗

    1827人阅读

    公司解散时工资不一定要当天结清,但需在合理时间内支付,按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支付工资。“合理时间”受公司财务、清算程序等因素影响,破产清算时工资清偿顺序靠前。劳动者有权要求公司结清工资,若公司拖欠或拒付,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通过劳动仲裁维权。

  • 公司成立半个月要解散怎么办

    1175人阅读

    公司成立半个月要解散需遵循法定程序。先由股东组成清算组,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清算期间公司不得开展无关经营活动,清算组要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公司财产依次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等,清偿税款债务后按规定分配,最后申请注销登记,全程要依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 公司散伙了工资找谁要

    1354人阅读

    公司散伙时员工工资索要问题,取决于公司清算情况与剩余财产分配。若已进入清算程序,工资在清算费用后优先偿还,清算组负责;若未经合法清算就解散,股东可能连带清偿。若公司恶意逃避支付工资,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不履行裁决可申请强制执行,员工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 跟传媒公司解约需要注意什么

    1145人阅读

    解约时要留意要点:仔细查看与传媒公司所签合同条款,明确解约条件、违约责任及特定流程并严格执行。提前书面通知传媒公司,按规定期限操作以避免额外违约。保留解约相关证据,如通知函、邮件等,若传媒公司违约可据此索赔。合同无明确解约规定则协商解决,保留沟通记录,务必按合同和法律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