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商税务精选解答 > 税收种类18种

税收种类18种

时间:2024.05.03 标签: 公司经营 工商税务 阅读:1329人
律师解析:
按税收财权归属分为3类(共有18个税种):
(一)中央税。如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100%归中央财政。
(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中央与地方财政比例分享。
(三)地方税。如营业税(不含各铁道部、各银行总部等缴纳的营业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中央财政不分享。
《企业所得税》第一条
《企业所得税》第二条
《企业所得税》第三条
《企业所得税》第四条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交强险和车船税是每年都要交的:1、交强险是国家规定必须买的,不然出了事故就没有的赔偿的了,车船税也是每年都要交;2、车船税和购置税不同,它是一种按照年税额征收标准进行征收......

是的。车船税按年申报,分月计算,一次性缴纳。依据规定,为了方便纳税人,对于除拖拉机、军队武警专用车辆、警用车辆、省级政府规定免税的公交车辆以外的机动车,纳税人如果没有缴税......

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的出让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办理营业执照需要什么

    彭彦林律师

    办营业执照需要的材料: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股东、监事、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法人照片;公司注册登记住所证明;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股东与监事签署的《企业承诺告知书》;工商注册登记申请表格;内资有限公司需提交《验资报告》;特殊行业需提交行业审批许可证;委托代理人的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其它所需材料。

    播放量:505 2022-06-09
  • 财务造假有哪些法律责任

    李丽星律师

    公司财务信息造假的,证券管理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处相应罚款,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播放量:1367 2022-06-07
  • 分公司可以自行开具发票吗

    刘婉芬律师

    分公司可以独立开票。分公司是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设立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的机构,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但在总公司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到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接受税务管理,缴纳税款,开具发票。经有权的税务机关批准汇总纳税的,按汇总纳税的规定缴纳税款开具发票。

    播放量:851 2022-06-07
张雄涛律师

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

张雄涛律师,中共党员,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副书记、执行主任。具有律师、美国注册法务会计师、高级企业合规师等资格。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代表,东城区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代理的李某诉天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荣获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张雄涛律师自执业以来,在金融证券,税务,合同,债权,公司等民商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

咨询该律师
  • 没有老板的营业执照怎么申请仲裁

    1432人阅读

    没有老板营业执照也可申请仲裁。先尽量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纠纷有关的证据,以证明劳动关系。接着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写清双方信息、仲裁请求等。仲裁中积极配合,提供证据、陈述事实。关键证据无法获取可求助行政部门,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 营业执照上能写几个人名字

    1855人阅读

    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名字因企业类型而异,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写一个自然人股东姓名,多人有限责任公司记载各股东姓名或名称等信息。我国公司法等法规对此有明确规定,目的是保障公司运营与股东权益,明晰股权结构。若对相关规定有疑问,可咨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专业律师获取准确解答。

  • 被骗注册营业执照出事会被判多久

    1541人阅读

    单纯被骗注册营业执照未参与违法活动一般不犯罪不判刑,参与则依情况综合量刑,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仅单纯注册未涉违法,未造成实质损害不构成犯罪;参与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要考量犯罪地位、作用、金额等因素。具体量刑有严格标准,遇此类情况应咨询专业律师。

  • 已离职公司还报税怎么要赔偿

    1834人阅读

    在此情形中体现贵司存在不当税务申报行为。您要搜集离职证明、工资发放记录等证据证实离职后公司仍为您申报。该行为可能侵害您权益。建议先与公司沟通协商,让其终止行为并补偿损失;若无效,可向税务主管部门投诉,也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索赔依实际损失和法律规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