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人阅读
给人贷款他人不还不一定构成诈骗,法律对诈骗认定严格,需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手段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若借款人借钱时就不想还,靠欺骗手段获贷款且拒不归还、数额较大,可能构成诈骗;因客观原因无法还钱一般属民事纠纷,可通过民事诉讼追讨,要保留好借条、转账记录等借款证据。
1639人阅读
诈骗65万属“数额特别巨大”,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或没收财产。积极退赔可从轻处罚,但不是退钱就没事。最终量刑要综合全案多方面判定,司法实践中积极退赔可能减轻刑罚,一般大概在十年左右有期徒刑,切勿违法乱纪。
1325人阅读
诈骗罪刑期主要取决于诈骗数额与犯罪情节。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到一万元、三万元到十万元、五十万元以上,分别对应“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不同数额有不同量刑区间。此外,犯罪手段、后果及自首、立功等情节也影响刑期,手段恶劣或后果严重刑期久,有自首立功可能从轻或减轻处罚,其刑期由多因素决定。
1948人阅读
诈骗罪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通常不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要满足犯罪情节轻、有悔罪表现等条件。在诈骗罪量刑中,金额虽重要,但即便金额小却判14年,远超三年界限,难适用缓刑。单纯改变诈骗金额难改变缓刑适用可能性,需综合多因素,目前适用缓刑机会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