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经营管理精选解答 > 如何强制收购一家公司

如何强制收购一家公司

时间:2024.05.14 标签: 公司经营 经营管理 阅读:1271人
律师解析:
公司收购不是强制性的。企业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手段取得某一企业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的投资行为。购买者一般可通过现金或股票完成收购,取得被收购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国际企业收购的结果是跨国性的参股、接管或兼并。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兹证明___是我公司员工,已连续在本单位工作多少年,最高学历为什么,该同志目前在我单位担任某职务,在职期间工作表现怎样,目前该员工的身体状况如何。特此证明。民事主体从事民......

先写好工作证明,找你所在的人事部,盖章。工作证明________________: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

1、检查公司财务。2、监督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及提出罢免建议。3、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纠正其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4、提议召开及召集、主持临时股东会会议。5、向股东......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隐名股东认定股东资格有哪些规定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认定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

    播放量:1129 2022-06-15
  • 如何确认股东资格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

    播放量:940 2022-06-15
  • 股东分红的条件是什么

    彭彦林律师

    股东分红的基本条件:只要企业的收益大于支出,也就是盈利,股东便可以分红,这是基本条件。另外,还有一个是事先约定,有的企业为了发展需要或者对于股东回本诉求,也有约定了3年没有现金分红的情况。还有的企业,以股票增发的形式分红来替代现金分红。

    播放量:340 2022-06-09
张雄涛律师

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

张雄涛律师,中共党员,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副书记、执行主任。具有律师、美国注册法务会计师、高级企业合规师等资格。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代表,东城区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代理的李某诉天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荣获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张雄涛律师自执业以来,在金融证券,税务,合同,债权,公司等民商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

咨询该律师
  • 分公司需要在当地缴纳工会经费吗

    1831人阅读

    分公司是否在当地缴纳工会经费,取决于法律地位和当地规定。独立核算法人单位一般按当地规定缴纳,因其有独立经营和纳税资格。非独立核算法人单位情况复杂,通常由总公司统一缴纳,但部分地区规定,只要有职工工资发放,分公司就得按比例在当地缴纳,以保障职工权益。

  • 独资企业可转让吗

    1786人阅读

    独资企业可转让,需签订转让协议并办理相关手续。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包括转让价格等。转让后受让人成为新所有者并承担原企业债务。但仅签协议不够,还得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手续,以获法律认可与公示,防止因手续不全引发法律纠纷,交易无效,双方都应重视法定程序。

  • 分公司是否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794人阅读

    分公司原则上无独自享有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权力,因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一般归总公司。不过在特殊情况下,分公司若获总公司明确授权,可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开展民事活动并独立担责,但若其行为超出授权范围,总公司仍需对相关行为负责。

  • 和公司签了竞业限制怎么解决

    1199人阅读

    竞业限制是雇佣双方劳动合同中的法律约定,员工到竞争单位就业或创业需遵守。签署竞业限制协议后要审查条款合法性合理性,其期限最长不超两年。若协议不公平可协商修订,公司无故拒付补偿金且催告后仍不支付,员工可申请解除约定,解决办法依实际情况和协议内容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