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股权精选解答 > 私募股权投资原则是什么

私募股权投资原则是什么

时间:2024.06.18 标签: 公司经营 股权 阅读:1137人
律师解析:
股权投资应遵循的原则是:
(1)投资主体必须具备投资资格。
(2)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3)必须符合公司战略目标、主营业务方向和本单位发展需要。
(4)必须进行充分的研宄论证,规范履行决策程序。
(5)必须达到合理的收益水平、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
(6)新增投资的,对被投资企业原则上应达到控股
(7)追加投资的,对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原则上不应降低。
(8)不得以获取溢价收益为目的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股票。
法律依据: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八条
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募集机构应当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投资者应当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如果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

该协议书具体应当写明转让方和受让方的信息、公司信息、转让股权比例、转让价格及价款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然后双方签字,写上日期即可。......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隐名股东怎样才能确认为公司股东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无效,且不能保护此种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利。

    播放量:1201 2022-06-15
  •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

    播放量:1034 2022-06-15
  • 隐名股东有哪些权利

    彭彦林律师

    隐名股东,是指处于特定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等法律文件中并不显现其名字的投资人,对应的是显名股东。显名股东实际上是隐名股东的代持人,显名股东在公司的权利实际效果都归于隐名股东。因隐名股东为实际出资人,根据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投资收益应当归隐名股东所有。

    播放量:455 2022-06-09
张雄涛律师

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

张雄涛律师,中共党员,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副书记、执行主任。具有律师、美国注册法务会计师、高级企业合规师等资格。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代表,东城区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代理的李某诉天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荣获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张雄涛律师自执业以来,在金融证券,税务,合同,债权,公司等民商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

咨询该律师
  • 夫妻一方是股东法院可以执行

    1196人阅读

    法院有权力执行夫妻一方作为股东所拥有的股权。若股权为夫妻共同财产,执行时要保障另一方合法权益,如留必要份额;若为一方个人财产,法院可直接执行,如拍卖、变卖等。执行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通知公司及股东,保障优先购买权。能否执行需依股权性质和执行情况判断,且要保障各方权益。

  • 公司被起诉股东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031人阅读

    公司若遇合法有效判决需承担赔偿责任,当股东存在未足额出资、抽逃出资等特定状况时,可能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若股东已足额出资且无其他法定担责情形,一般无需担责。判断需综合公司实际状况、法律规定及证据等。若能提供公司及股东详细信息,便能更准确分析股东是否担责。

  • 股权转让对方不转让股权会怎么样

    1176人阅读

    在股权转让中,若对方未履行义务构成违约,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您有权主张其继续履行义务并赔偿经济损失。建议先查阅股权转让协议中违约责任条款,若有明确赔偿规定可据此索赔。若对方拒不执行,可向法院诉讼维权。法院将依实际和法规判定,同时要妥善保管如协议、交流记录等证据。

  • 债权人撤销股权转让行为有哪些

    1119人阅读

    债权人可撤销股权转让行为的情况包括: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且受让人知情,或无偿转让并损害债权人利益。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在知道或应知道事由起一年内、行为发生起五年内。实际中,债权人需提供充分证据,如协议、交易价格等。若有争议,需通过诉讼判定股权转让行为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