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自己盖公章证明犯法吗

劳动仲裁自己盖公章证明犯法吗

时间:2024.08.09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 阅读:1141人
律师解析:
申请劳动仲裁时,申请人自己盖公司的公章,如果是提供虚假证据的,是有可能构成犯罪的,按虚假诉讼罪或者伪造公章罪处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第三百零七条
之一规定: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
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如果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以到相关部门投诉或者劳动仲裁。具体方式可以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也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

被辞退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的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必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诉人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

具体方法是:当事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郭培员律师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

郭培员律师,办理了大量的刑事辩护、公司经营、劳动工伤、合同事务等纠纷案件,并担任多家公司的法律顾问,其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耐心负责的沟通方式,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 郭培员律师思维敏捷,法律专业知识娴熟,办案经验丰富,精通各种法律法规;熟悉各类公文、法律文本的书写;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擅长与人交往,有较好的团队精神。 郭培员律师办案认真,严谨,细致,为当事人争取合法利益,深得当事人好评。对当事人来说一个小案子可能就是一生的大案子,用专业、专心的态度服务好每一位委托人是本人服务宗旨。 由于工作时间繁忙,经常出庭、来往看守所等办案机关,不可能时刻盯在网上回复您的问题,如果问题紧急建议直接拨打电话,希望给您满意的回答!

咨询该律师
  • 主播申请劳动仲裁要多久

    1903人阅读

    劳动仲裁处理期限一般为45日,案情复杂可延长15日。主播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按规定时间受理审理,受理后积极组织调解。调解成功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则开庭审理并按时裁决。从申请到出结果约45或60日,实际时间因案件复杂程度和送达等因素波动,主播要耐心等待并准备好证据。

  • 不给主播保底去劳动仲裁能行吗

    1641人阅读

    探讨不给主播保底去劳动仲裁是否可行需依具体情形判断。若双方确立劳动关系,主播付出劳动但用人单位未按约发放保底工资等报酬,主播可依相关法律申请劳动仲裁,有望获应得报酬及经济补偿;若属合作等其他法律关系,则不能,可能需民事诉讼。关键是明确法律关系性质,以免维权途径选择不当。

  • 合同到期了公司不续签怎么样仲裁

    1584人阅读

    申请劳动仲裁,首先要明确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一般是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接着筹备如原劳动合同、工作证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工作状况的证据。然后向仲裁机构递交含个人与公司信息、仲裁请求、事实与理由的申请书。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仲裁机构受理后将依程序审理裁决。

  • 公司没有续签合同离职后还能仲裁吗

    1502人阅读

    劳动合同期满,公司未续签但员工仍工作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此时公司终止劳动关系,员工可申请仲裁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等;合同到期员工离职,若公司有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等违法情形,员工也能仲裁维权。仲裁时,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等相关证据,以证明劳动关系及权益受损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