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合同纠纷精选解答 > 合同解除权的期限有多长时间

合同解除权的期限有多长时间

时间:2024.06.23 标签: 合同事务 合同纠纷 阅读:1068人
律师解析: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合同履行的内容:1、合同履行是当事人的履约行为;2、履行合同的标准履行合同;3、履行合同的行为过程。合同履行的专属原则:1、适当履行原则;2、协作履行原则;3、经济合理原......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因此在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一方也是需要负保密义务的。......

恶意串通认定:1、后买受人是否尽到普通买受人必要合理的审慎注意义务。2、审查房屋实际交易价格,后买受人是否实际支付了合理对价。3、审查具体的交易方式、过程以及房屋买卖合同......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法有哪些

    徐昌兴律师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法主要有三种方式: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2、后履行抗辩权。3、不安抗辩权。

    播放量:949 2022-06-08
  • 购房合同可以办理租赁证吗

    徐昌兴律师

    购房合同不能办理租赁证,办理租赁证需要房产证。一、《房屋租赁证》需要到市房产局办理。二、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流程是:(一)租赁双方当事人填写租赁合同;(二)租赁双方当事人必交要件有。

    播放量:868 2022-06-08
  • 可变更与可撤销合同有什么不同吗

    屈泉芳律师

    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可变更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主要体现:1、条件不同。2、引起的原因不同。3、有权主张的人不同。4、确认或管辖机关不同。

    播放量:593 2022-06-07
蔡明红律师

江西赣捷律师事务所

蔡明红律师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2008年开始从事律师职业至今,2012年在浙江大学民商法硕士研究生专业毕业(在职)。本科在校期间2008年以高分考取律师资格,现为江西赣捷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 蔡明红律师具有丰厚的法学功底和实践经验,条理清晰、思维缜密,尤其擅长民商事诉讼。 2008年开始从事法律工作,自执业至今,蔡律师办理了1200余件各类案件,其中民商事案件800余件(涵盖婚姻家庭、继承分配、劳动及工伤纠纷、侵权赔偿、交通事故索赔、债权债务、合同法律事务、房地产、企业法律顾问等领域)、刑事案件150余件、参与其他的各类调解、商务谈判共计200余次、其他案件50余件。 数十年来,办理的案件1200余件,其中的典型案件约300余件,篇幅限制,难以一一展示。

咨询该律师
  • 其他合同纠纷的案子最后会怎么判

    1355人阅读

    审理合同纠纷案,判决结果受诸多复杂且相互关联因素影响。需重点审核合同条款约定,调查评估履行情况,审查各类证据,考虑相关法律法规。法官依公平和诚信原则综合权衡,若签订合同时存在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合同可能无效或部分无效,处理案件要掌握事实证据,依法公正裁决。

  • 合同签完后发现金额问题怎么补救

    1658人阅读

    协议签订后价格体系出现问题,处理办法依实际情况而定。若合同双方能达成共识,可修改确认原协议内容解决;若无法达成一致,需考量错漏价格数值是否属重大误解,若是可依法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且要在决定期限内行使权利,同时保留好证明价格误差的证据,应尽快行动明确法律关系妥善处理。

  • 合同约定延期交付赔偿有标准吗

    1983人阅读

    延期交货赔偿标准通常由合同各方自行商定。若合同明确赔偿估算方法或具体数额,依约执行;若未规定或含糊不清,受损方有权按实际损失索赔,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的额外收益,但赔偿总额不超违约方签约时可预见的损失。为避免纷争,建议签订合同时明确延期交货赔偿标准。

  • 合同发生争议如何解决

    1942人阅读

    合同出现纠纷时,常见处理途径有:协商,双方自由沟通达成共识,成本经济实用;调解,借助第三方或专业人员居间调和。若这两种方法无效,可考虑仲裁,一裁终局能高效解决争端,最后手段是向法院诉讼,要遵守程序并提供证据。选择处理途径需综合考量合同条款、争议性质等多因素,同时要注意收集保管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