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人阅读
刑事诉讼活动中犯罪类型复杂繁多。社会危害性极大、突破刑法基准且应受刑法制裁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像蓄意谋杀等暴力犯罪行为。此外,还有贪污受贿、侵犯财产权益(如盗窃等金额大或情节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如走私等)、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如聚众斗殴等)的犯罪。判定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依刑法条款和司法解释严格审查评估。
1074人阅读
刑事案件指触犯刑法需负刑事法律责任的案件。其核心要素包括社会危害性高、刑事违法严重、应受刑罚制裁。如故意杀人、抢劫等案件,严重危害国家、公共秩序及公民权利的恶性犯行常被认定为刑事案件。犯罪实施者需满足法定年龄和责任能力,单位犯罪要符合构成要件,判断需综合多因素慎重考量。
1399人阅读
刑事案件处理中,被害者自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之日起可委托诉讼代理人。侦查阶段,被害者能向公安机关反映案情、提供线索,但不能委托律师以辩护人身份介入。审查起诉阶段,被害者有委托律师为诉讼代理人的权益,可了解案情等。审判程序中,诉讼代理人能代表被害者出席庭审维护其权益。
1389人阅读
探讨十五岁之人实施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依行为性质、情节及所涉罪名深入分析。我国刑法规定,此年龄段涉特定罪行有刑事责任能力,其他犯罪通常无责,特殊需追究时从轻减轻。未达刑责年龄的违法犯罪,可能面临治安处罚、监护人管教,极端时政府可收容教养,应具体情况具体判断。